進入內容區塊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院長信箱
|
常見問題
|
English
|
auxiliary
|
youtube
|
fb
|
rss
關鍵字
search
熱門關鍵字:
Deep Blue Conference
分類檢索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院長信箱
|
常見問題
|
English
Facebook
RSS
Youtube
認識本院
緣起
形象影片
院長專欄
歷任院長
本院主管
本院大事紀
組織架構
業務職掌
電話號碼表
位置及交通資訊
本院研究重點
影音多媒體
研究單位
綜合規劃及人力培訓中心
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
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海洋產業及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整合海洋科研資訊
完善海洋基礎調查
提升海洋研究發展
文化傳承人才培育
引領海洋產業升級
年終成果發表會影片專區
海洋職能專區
國家海洋資料庫專區
GoOcean專區
洋流能發電專區
公告資訊
最新公告
活動訊息
新聞快訊
即時新聞澄清
徵才公告
招標資訊
招商說明會
期刊投稿專區
海洋生態水質實驗室專區
重大政策
行政院—重要政策
海洋委員會—施政方針與施政計畫
海洋委員會—施政績效
法規資訊
為民服務
資訊圖像化
常見問答
海洋教育推廣
友站連結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諾大師-海洋大數據競賽
出版品及電子書
Podcast-Ocean Talks
資訊公開
服務導覽
內部控制聲明書
業務統計
研究報告
預算
決算
會計月報
政策宣導相關廣告執行情形
機關補(捐)助
檔案應用
開放資料
計畫評核
性別主流化
利益衝突揭露專區
國家賠償事件專區
公務統計放置編制說明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_
分享
Facebook
Line
友善列印
字級設定:
大
中
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鍵 +w列印
:::
研究報告
中央內容區塊
臺灣洋流能海域測試場規劃評估
委託研究
發布日期:
109-06-01
發布單位:
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
一、研究緣起、目的
(一)目的:
洋流能開發進入實海域測試所需面臨的問題繁多,包含法令面、漁業權、海象條件、監測資料傳輸與輸配電系統等等,規劃適宜之洋流能測試場並提供測試時所需之相關周邊設備和標準測試流程,將能加速國內開發洋流能產業之動能。有鑑於國外已成熟建置之海洋能測試場如英國之EMEC(波浪能及潮流能),提供研發團隊進行原型機組評估與測試。國內擁有強韌之產業界研發能量與大尺度模型試驗平臺,勢必需將實海域海洋能測試場予以建置,如此整個洋流能研發拼圖區塊方能完備。建置臺灣洋流能源測試場將會降低開發成本,推動國內產業界投入洋流能轉換系統的開發,領先掌握洋流能開發之關鍵技術,競逐未來全球洋流能開發之市場。本計畫目的是進行臺灣洋流能海域測試場海域進行先期環境調查、高解析度波流數值預報、與測試場設計規劃及國際認識規劃評估。
(二)緣起:
海洋能相較於風能及太陽能,其形式眾多,主要包括: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和溫差能等。更廣義而言,海洋能還包括海洋上空的風能和太陽能及海洋中的生物質能,這些都可以用來發電。目前在海洋能中,國際上除了潮汐能發電技術已較成熟且有商業化運轉之外,其他形式的發電技術仍屬新興發電技術,目前未臻成熟,尚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臺灣具有四面環海的優越地理條件,但由於地理位置處低緯度,波浪及潮汐能有限,而溫差及鹽差能因效率不高,進而造成開發成本較高。因此在海洋能之中,臺灣最可行的技術之一,便是長年穩定流經東部海域的黑潮所衍生之洋流發電
參考OES年度報告(IEA-OES,2014),整理目前國際上運作中的海洋能測試場其中類型以波浪能最多,以EMEC位於 Billia Croo的波浪能測試場為代表,水深50-70公尺,已和公用電網併聯,提供波浪能原型機組之測試服務,再來是潮流能,以EMEC位於Fall of Warness的潮流能測試場為代表,水深12-50公尺,已併網,提供潮流能原型機組之測試服務,至於洋流能測試場的發展部分,因為洋流能轉換系統研發的起步較晚且受限於建置的技術、預算和地理條件門檻較高,因此目前無實海域之洋流能測試場,有關洋流能轉換系統的測試目前以川流試驗的方式進行,以瑞典的Söderfors測試場為代表,其測試場建置於Dalälven河道的橋墩上,流速1-1.4m/s,最大可達2m/s,但是由於河道水深的限制,測試成果停流於模型縮尺的機組階段。
臺灣於地理環境上有發展洋流能的優勢,國內自主研發之洋流能轉換系統於船拖測試已有1.43m/s的平均流速下有32.57kW的發電量,及黑潮主流錨碇測試於1.27m/sec之黑潮流速下,其平均發電功率為26.31kW,且成功於0.45m/s之流速下啟動渦輪機,連續運轉達60小時。因此,適合發展洋流能測試場址,於洋流能測試的項目立下國際標竿,從研發、生產、運作到維護成為洋流能開發的領先國家。
二、研究內容
預計完成項目如下:
(一)測試海域波流場長期模擬與水文特性分析
(二)測試場海域海洋水文調查監測
(三)臺灣洋流能發電技術驗證與海域測試規劃評估
三、限閱報告(屬B級國家核心科技研究),請洽本院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 李孟學副研究員。
回列表頁
瀏覽人次:
1793人
更新日期:
111-01-18
點選收合
認識本院
緣起
形象影片
院長專欄
歷任院長
本院主管
本院大事紀
組織架構
業務職掌
電話號碼表
位置及交通資訊
+ 更多...
研究單位
綜合規劃及人力培訓中心
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
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海洋產業及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整合海洋科研資訊
完善海洋基礎調查
提升海洋研究發展
文化傳承人才培育
引領海洋產業升級
年終成果發表會影片專區
海洋職能專區
國家海洋資料庫專區
GoOcean專區
洋流能發電專區
公告資訊
最新公告
活動訊息
新聞快訊
即時新聞澄清
徵才公告
招標資訊
招商說明會
期刊投稿專區
海洋生態水質實驗室專區
重大政策
行政院—重要政策
海洋委員會—施政方針與施政計畫
海洋委員會—施政績效
法規資訊
為民服務
資訊圖像化
常見問答
海洋教育推廣
友站連結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諾大師-海洋大數據競賽
出版品及電子書
Podcast-Ocean Talks
資訊公開
服務導覽
內部控制聲明書
業務統計
研究報告
預算
決算
會計月報
政策宣導相關廣告執行情形
機關補(捐)助
檔案應用
+ 更多...
設定:
黃字黑背景
黑字白背景
黃字青背景
黑字薄黃背景
文字大小設定:
75%
100%
原尺吋
150%
200%
250%
300%
範例:
國家海洋研究院
我們使用cookies來分析我們網站流量,提供網站的最佳化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
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