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職稱 |
專長/業務職掌 |
電子郵件 |
分機 |
蘇嘉宏 |
主任 |
行政法、海洋法 |
jiahorng2021@naor.oac.gov.tw |
263401 |
李謁霏 |
研究員 |
海洋法、國際法 |
leeyehfei@naor.oac.gov.tw |
263407 |
張桂肇 |
副研究員 |
區域研究、海岸管理、社會-生態系統研究 |
kcchang0109@naor.oac.gov.tw |
263402 |
賴芸儀 |
副研究員 |
西方政治思想史、蘭嶼研究 |
yuni.lai@naor.oac.gov.tw |
263403 |
李侑儒 |
助理研究員 |
近世東亞海洋史、傳統地名研究 |
liyuju@naor.oac.gov.tw |
263404 |
傅瓊慧 |
助理研究員 |
水下文化資產政策與法律、國家安全與危機處理 |
cathyf@naor.oac.gov.tw |
263405 |
侯亭妤 |
研究助理 |
預算管控 |
student891036@naor.oac.gov.tw |
263406 |
戴楷徽 |
助理員 |
研考業務 |
finger7256@naor.oac.gov.tw |
263408 |
成果展示
海洋原民文化源客松─社會實驗與地方創生工作坊
本院於111年6月16日至18日與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合作,以去年「海洋原民文化源客松競賽」之優秀創意,結合蘭嶼在地青年或全國大專青年,完成「海洋原民文化源客松─社會實驗與地方創生工作坊」,共同探索地方創生的可能模式。
「蘭嶼時令: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傳承」專書出版
111年辦理「蘭嶼時令: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傳承」專書出版,訪談蘭嶼各部落耆老與在地學者專家,分別就「黑潮來去:達悟/雅美與巴丹(部落遷移歷史)」、「蘭嶼的海洋環境保護」、「蘭嶼拼板舟與海洋美學」等關於蘭嶼環境保護與傳統民族文化保存之相關議題,進行「口述歷史」式的訪談,呈現、保存當地耆老關於自身民族歷史與文化的見解以利傳承。
年度執行計畫
出版品
編號 |
標題 |
01 |
台灣的海洋:本島的海岸 |
02 |
臺灣的海洋:離島的海岸 |
03 |
蘭嶼時令: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傳承 |
04 |
日本新安保法制與海洋政策研析 |
國內外期刊、研討會論文、其他
- 1.李謁霏,美國《1962年貿易拓展法》232條款—以「進口鋼材影響國家安全調查2018年報告案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第372期,2019年,頁43-88。
2.李謁霏,我國《海洋基本法》的法律構造.第一講,《當代法律》,第3期,2022年,頁151-157。
3.李謁霏,我國《海洋基本法》的法律構造.第二講:海洋綜合管理,《當代法律》,第6期,2022年,頁188-196。
4.李謁霏,我國《海洋基本法》的法律構造.第三講:海洋多元文化,《當代法律》,第9期,2022年,頁154-166。
5.李謁霏,我國《海洋基本法》的法律構造.第四講:海洋空間規劃,《當代法律》,第12期,2022年,頁166-180。
- 6.李謁霏,我國《海洋基本法》的法律構造.第五講:海洋事務權限區分,《當代法律》,第15期,2023年,頁116-126。
- 7.張桂肇、何立德、顏秀陵,2021,尋溯海洋文化,從海岸聚落看見台灣,漁業推廣,第413期,頁46-49。(本院計畫:109年,海洋文化與區域發展模式之整合研究-Ⅰ)
8.賴芸儀 (2021) 〈「每場有正當理由的戰爭都是義戰」:格勞秀斯《論捕獲法》的論述策略及其政治思想運用〉,《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33卷第2期,頁179-219,台北:中央研究院。(TSSCI,ACI)
9.張桂肇、何立德、顏秀陵,2020,澎湖海青新世代,以活力創意為海岸創生應援,漁業推廣,第410期,頁38-41。(本院計畫:109年,海洋文化與區域發展模式之整合研究-Ⅰ)
10.張桂肇、何立德、顏秀陵,2020,娛樂漁業加值轉型以「船中接待」成為創生應援生力軍,漁業推廣,第408期,頁32-35。(本院計畫:109年,海洋文化與區域發展模式之整合研究-Ⅰ)
11.張桂肇、何立德、顏秀陵,2020,從漁業次世代之創新,端看海岸創生之些許機會,漁業推廣,第407期,頁26-29。(本院計畫:109年,海洋文化與區域發展模式之整合研究-Ⅰ)
12.林大惠、陳彥仲、陳俊貴、江逸章、李訓谷、蔣鎮宇、曾庭科、張桂肇、呂昭宏、鄭名山,2019,亞熱帶氣候之智慧型建築測試驗證平台建置設計與規劃,臺灣能源期刊。第6卷,第1期,頁1-21。(TSSCI)
13.傅瓊慧 (2020) 零和、非零和或合作:從法政面論兩岸水下考古合作之可行性。海洋事務與政策評論第8卷第1期,頁63-86。
14.傅瓊慧 (2020) 論國際公約與臺海兩岸水下文化遺產管轄權之相關法律規定。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51期,頁51-70。
15.賴芸儀 (2020) 〈統治形象與統治能力:以17世紀英格蘭內戰時期政治文宣戰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32卷第3期,頁489-521,台北:中央研究院。(TSSCI,ACI)
16.相原佳之、豊岡康史、村上正和、李侑儒 (2020) 嘉慶四年六月上諭訳注:清朝嘉慶維新研究序説。環日本海研究年報第25期,頁48-83。
17.相原佳之、豊岡康史、村上正和、李侑儒 (2020) 嘉慶四年七月上諭の訳注および考察(2):清朝嘉慶維新研究序説。資料学研究第17期,頁29-52。
18.渡邊美季著,李侑儒(2020) 琉日關係史上的明清詔敕。第十二回琉球・中国交渉史に関するシンポジウム論文集,沖繩縣教育廳,沖繩,頁229-253。
19.傅瓊慧 (2019) 雙贏或衝突–論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有關水域開發利用與水下文化資產保存之規定。海洋事務與政策評論第7卷第1期,頁57-86。
20.相原佳之、豊岡康史、村上正和、柳静我、李侑儒(2020),〈嘉慶四年六月上諭訳注:清朝嘉慶維新研究序説〉,《環日本海研究年報》,25(新潟,2020.3),頁48-83。
21.相原佳之、豊岡康史、村上正和、柳静我、李侑儒(2020),〈嘉慶四年七月上諭の訳注および考察(2):清朝嘉慶維新研究序説〉,《資料学研究》,17(新潟,2020.3),頁29-52。
22.李侑儒(2020),〈1919年臺東馬蘭社霍亂疫情〉,《臺灣學通訊》,120(臺北,2021.1) ,頁23-25。
23.相原佳之、豊岡康史、村上正和、李侑儒 (2019) 嘉慶四年三月上諭訳注:清朝嘉慶維新研究序説。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論集第6期,頁183-204。
24.相原佳之、豊岡康史、村上正和、李侑儒 (2019) 嘉慶四年五月上諭訳注:清朝嘉慶維新研究序説。環日本海研究年報第24期,頁95-128。
25.相原佳之、豊岡康史、村上正和、李侑儒 (2019) 嘉慶四年七月上諭の訳注および考察(1):清朝嘉慶維新研究序説。地域學論集:鳥取大学地域学部紀要第16卷1期,頁109-117。
26.李侑儒 (2019) 學人訪談錄:專訪岸本美緒教授。明清研究通訊第72期。
- 1.李謁霏(2021),泰國克拉地峽運河開鑿計畫對南海水道航行的影響,「自由之地的泰國─發展現況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臺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21年11月20日。
- 2.邱文彥、王毓正、陸曉筠、傅瓊慧、沈政翰 (2020) 海洋空間規劃及其對規劃界的啟示。第24屆(2020年)國土規劃論壇學術研討會,臺南。(本院計畫:109年, 海域空間規劃國際政策、制度與實務研析)
3.李侑儒(2020),「牡丹社事件」の再検討:東アジア海域史と台湾先住民の視点から,發表於「信大史學會2020年度大會」,信州大學人文學部主辦,2020年11月28日。
4.賴芸儀 (2020) 〈「與神同在」:從政治圖像看英格蘭近現代憲政爭論〉,發表於「民主與現代性的政治反思:蔡英文教授紀念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20年9月24日。
5.傅瓊慧 (2019) 水域開發利用與水下文化資產保存之競合。第21屆水下技術研討會暨科技部、文化部成果發表會,臺北。
6.呂佳翰、張桂肇(2019) 從環境素養觀點來探討海岸多重利用的衝突解決。第41屆海洋工程研討會暨黃煌煇前校長紀念論壇,台南
- 1. 李謁霏(2019)《兩岸協議之法律研究—自成一類的特類法》,幸福綠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