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家海洋研究院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研究成果> 引領海洋產業升級
:::

引領海洋產業升級

中央內容區塊
引領海洋產業升級
  •   海洋科技發展可為產業帶來新契機,諸如海洋能源、海洋監測、海洋測繪、海洋資訊服務及海洋造船運輸及輔助等面項,為持續接軌國內外科技在產業應用,加速我國海洋產業發展,本院以行政院核定《2020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為參據,協助海洋委員會辦理海洋產業發展等相關事宜,並配合我國「2050淨零碳排」政策,促進海洋能源、造船產業技術、水下探勘技術與生物科技技術等研發面項。以「結合國內科技優勢,創新海洋產業技術」、「推動產業開發與科技升級,進而接軌國際」為方向。並積極辦理海洋能研發、船模實驗室建置、海洋深層水等業務,以提升在地技術與資源,創造海洋產業升級,進而提高國際競爭力。
  •  
  • -----------​
  • 臺灣海洋產業受氣候變遷之衝擊與調適研究(112-115)
    •       研究緣起及目的
  •       為了解氣候變遷對於臺灣附近海域的影響,本研究將利用三維HYCOM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模式進行西北太平洋海洋模擬,並以降尺度(0.04度)重建過去30年(1993年至2022年)臺灣海流資料,討論過去的大氣特性與驅動海洋模式產出相對應之臺灣附近海洋狀態,藉以分析與探討臺灣附近海域於氣候變遷下之海洋變動特性與對臺灣海洋產業的影響。
  • ...more
  •  
  • 觀測(OISST)與模擬結果(TWP0.04)之間的海表面溫度(1994-2022)之相關性
  •  
  • 探究不同透水性堤防對於孤立波傳遞之影響

研究緣起及目的

台灣四面環海,近海地區易受到暴潮巨浪影響。為探究探討波浪-孔隙構造物作用,本研究採用解析Navier-Stokes方程式並搭配k-ε紊流模式閉合,與加入孔隙方程式來建置所需要數值模式。...more
探究不同透水性堤防對於孤立波傳遞之影響
  • 雙浮游式黑潮渦輪發電機陣列之系統動態分析

研究緣起及目的

黑潮全世界第二大洋流流經台灣東部,每秒提供20~40百萬噸流量之能量,流向穩定,善加發展利用可為台灣基載電力的再生能源,提高國內能源自主及安全性。...more
雙浮游式黑潮渦輪發電機陣列之系統動態分析
  • 鹼性電解海水製氫技術研製發展(113年海產委託研究)
  • 研究緣起及目的
  • 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黑潮能源資源,但將這龐大的海洋能量轉換為電力並運送回台灣卻具有挑戰性。儘管如此,先前的研究已驗證了利用鹼性電解海水製氫的可行性,進而將其轉化為氫氣載體。為了充分發揮這項技術的潛力,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鹼性海水電解產氫技術的研發,以實現高效能和低成本的生產。透過我們團隊多年的水電解產氫技術知識及經驗,我們將從水分解產氫元件著手,並持續優化元件的成本、效能及抗腐蝕性,以確保技術的可持續性和競爭力。
      此外,處理鹼性鹵水的方法也是一個重要課題。鹵水通常含有高濃度的鹽分和其他雜質,其排放可能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積極探索並開發有效的處理方法,以確保環境的保護。這些努力將有助於推動台灣能源產業的轉型和升級,並為綠色能源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  
  • 海洋能源浮動平台與繫纜暨設計人才培育_鹼性電解海水製氫技術前期研製(112年海產中心委託研究成果)
  • 計畫總結
  • 我們成功開發了具有以下特點的薄膜水分解催化劑:能夠大規模製造,並 在電流密度大於 4 A/cm² 的高強度條件下運作,而催化劑不會出現剝落情況。透 過添加抗海水腐蝕金屬,我們的催化劑可以在鹼性海水環境下穩定運行超過 4 小時,且催化劑仍然保持完好無損。這些特點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氫氣生產的成 本,還能提高氫氣產量,使其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結案報告請見)
製氫Figure1
  • 製氫Figure2
  •  
  •  
  •  
  • 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環境分析-政府現行策略與問題

研究緣起及目的

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提出2030年設定17個永續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中,第14項目標明確說明「提高科學知識,發展研究能力,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現今由於經濟蓬勃發展及因應水資源多元利用開發,與面對全球水荒的波及,世界各地都在尋訪珍貴水源地及採取相關因應措施...more
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環境分析-政府現行策略與問題
  • 臺灣深層海水產業潛在場域環境研析

研究緣起及目的

臺灣位處於西太平洋熱帶與副熱帶交界,四面環海,具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頒布「海洋政策白皮書」,確立海洋產業發展目標,促進藍色產業升級等政策,展現出國家推動海洋產業政策的決心。...more
臺灣深層海水產業潛在場域環境研析
  • 利用次世代轉錄體定序研究深層海水促進牛樟芝菌生長與
    功效成分生成之機制(112年 海產自行研究)

    研究緣起及目的
    牛樟芝是臺灣特有的高經濟生技產品,生長緩慢且菌絲體功效成分少。過去研究顯示,深層海水能提升其生長和抗癌成分。本研究通過全基因體定序和轉錄體學分析,探討深層海水如何調控牛樟芝基因表現,以提升生長和保健成分生成。
    ...more
  • 研究方法與步驟
  • 海洋產業發展與資源開發-深層海水取水管線整合性監測系統

研究緣起及目的

本海洋產業發展與資源開發-深層海水取水管線整合性監測系統研究試驗計畫,研發國內海下取水管線自主檢視與即時監測之整合性系統,進行深層海水取水管安全性監測,可提供陸上遠端自動連續監視與示警之檢知功能,有助於在供水異常或未斷水前,主動預警研判問題點以利及早因應處理...more
海洋產業發展與資源開發-深層海水取水管線整合性監測系統
  • 深層海水食品微生物之資料庫建立與其發酵生長代謝分析之研究

研究緣起及目的

本研究使用三種不同來源之深層海水 (臺東、花蓮1號與花蓮2號) 醱酵培養細菌(納豆菌、益生菌)、酵母菌(釀酒酵母、麵包酵母)、麴/菇菌(米麴菌、牛樟芝菌)分析台東與花蓮之深層海水培養液的醱酵生產狀態,及不同深層海水如何調節最適菌種的蛋白質體表現,以建立完整深層海水-食品微生物資料庫,提升食品生技對深層海水之活用。...more
深層海水食品微生物之資料庫建立與其發酵生長代謝分析之研究
  • 降低海域船舶排放對空品影響策略研擬

研究緣起及目的

本研究為探討如何降低海域船舶排放空氣污染物策略,參考各國海域船舶排放管制措施,制定國內適用辦法,並用數值模擬推估成效。本研究時間以環保署最新公布之TEDS第11版,其基準年為108年,屬疫情前正常環境變化;應用船舶自動識別資料(AIS)推估船舶排放量,並比對由歐洲EDGAR推估結果,排放量經三維網格氣象模式(WRF)與空品模式CMAQv5.3,產出海域船舶排放貢獻比例。...more
降低海域船舶排放對空品影響策略研擬
  • 臺灣離岸風電平台繫纜關鍵技術_海洋能供應鏈盤點建構與營運策略研析

研究緣起及目的

海洋能被歐美視為下世代重要的能源基載之一,先進國家積極發展海洋能源所需關鍵技術與產業鏈,臺灣四面環海,且擁有黑潮支流常年穩定流經東部海域的優勢,海洋能成為我國2050淨零排碳路徑中的重要關鍵技術,針對台灣未來大力推動海洋能發展的可能性,除持續投入關鍵技術與經營適合發電的場域之外,建構完整產業鏈,促使民間資源投入亦為推動海洋能源發展的重要課題。...more
臺灣離岸風電平台繫纜關鍵技術_海洋能供應鏈盤點建構與營運策略研析
發布單位: 海洋產業及工程研究中心
  • 瀏覽人次: 2698人
  • 更新日期: 113-07-23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國家海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