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以往對於水下噪音量測與模擬分析及鯨豚被動式聲學監測作業,係各委託機關依其目的業務及財力進行相關資料監測分析,並依各自所需建置相關資料計畫書,尚未建立完整制度及聲學資料庫。此造成相關資源運用複雜性,其數據準確度和精確度有待商榷。因此冀透過本計畫整體規劃,以作為未來臺灣周邊海域水下噪音與被動式聲學監測網建立之基礎。
(二)本計畫擬先透過整體規劃及先期測試,俾未來逐步建立長期水下噪音監測網,以利分析研判海洋環境及生物族群在時空上的變動趨勢。本(108)年度規劃於西部海岸鯨豚出現頻繁之台中港附近海域進行長期水下噪音與被動式聲學監測之先期現地測試。
(三)生物族群的棲地可能受海域開發行為而變動,故在海域開發過程需要對鯨豚等本計畫目標物種進行調查,掌握族群的動態與空間分佈的變異等資料。此亦能作為為水下噪音監測之驗證基準,故本計畫將以目視法資料與被動式聲學測站資料進行比對驗證。
(一)水下噪音與被動式聲學長期監測網之整體規劃:
1.往昔相關研究成果蒐整。
2.整體發展架構研擬。
3.未來實施系統、策略、方法及期程規劃。
(二)水下噪音與被動式聲學長期監測網先期現地測試:
台中港附近海域建置水下聲學監測站,進行長期監測之先期測試,其調查方法需能提供未來長期監測參考。2.被動式聲學鯨豚偵測與分析
(1)被動式水下聲學監測站現地佈設及實測。
(2)鯨豚音頻與環境背景音頻調校辨識。
(3)聲學信號濾波及相關後處理。
(4)系統穩定性及持久性分析。
(5)實測成果與海上目視調查結果進行比對與分析。
(6)量測至少30天。
3.鯨豚族群生態海上調查與分析
(1)海豚數量及行為調查。
(2)水文環境調查,項目包含溫度、鹽度、pH、水深及濁度。
(3)資料分析。
(4)調查次數至少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