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家海洋研究院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資訊公開> 研究報告
:::

研究報告

中央內容區塊
臺灣西部海域外來種蟹類之分布調查(I)
自行研究
發布日期:112-04-07
發布單位: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一、計畫源起、目的

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科技的發展,使得交通運輸日漸發達,也增進國際間往來的貿易交流。近年來,許多生物透過多種管道運輸至世界各地,進而造成嚴重的外來種問題,並以驚人的繁殖速度在該地蔓延,影響在地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甚至衝擊國家的經濟。因此,外來種產生的問題已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成為重要的環境議題,並列入《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 CBD)跨領域議題之一。外來種在臺灣已非常常見,甚至引入的生物物種已可在自然環境中生存並繁衍後代、建立族群,成為「外來入侵種」或稱「馴化種」、「歸化種」。然而外來入侵種的存在已儼然威脅本土的生物多樣性,除了與原生種族群產生競爭及排擠外,亦有可能造成疫病傳播、雜交,甚至改變原生態系統。根據臺灣入侵種資料庫(TISD)記錄,目前臺灣水域已記錄入侵物種有27種魚類、4種甲殼類,且多為淡水域或汽水域的種類。
近年來,除了在臺灣海域發現2種外來種魚類(眼斑擬石首魚、龍虎斑)外,在甲殼類部分亦發現武裝雙棘蟹的族群。本種原分布於熱帶東太平洋海域,僅記錄於墨西哥、尼加拉瓜及巴拉馬海域,然而高雄當地漁民卻於周邊海域利用網具大量捕獲該蟹,嗣經Ng等(2018)利用形態學及粒線體DNA分子鑑定技術確認其為外來種,也是首次在印度西太平洋的臺灣南部海域之記錄。根據Ng等(2018)報告指出,本種在臺灣典藏的標本中可追溯至2014年,表示已存在臺灣數年,且透過訪談當地漁民得知,本種首次發現在2012年至2013年間,於當時僅為偶爾捕獲之副漁獲物,卻在近年則可捕獲到1,000隻/日之數量。
由發現迄今,本種僅知分布於高雄周邊海域,對於臺灣西部海域之分布情形仍處未知狀態,此外臺灣入侵種資料庫所記錄之入侵種甲殼類4種中,僅羅氏沼蝦(泰國蝦)及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屬於兩側洄遊型的種類,並於繁殖季時與海域會有所連結,其餘均為淡水域種類,然而是否有其他海水種類則須進一步探討究明。爰此,本研究擬針對武裝雙棘蟹之發現地點向南北延伸進行野外調查,以瞭解本種在臺灣之分布情形,並作為未來探討生物生態學及外來種防治等相關研究之重要參考依據。
 

二、研究內容

(一)調查臺灣西部海域外來種甲殼類之分布情形。
       (二)瞭解外來種甲殼類之棲息環境及族群概況。

相關附件
  • 自行研究報告  檔案下載:7次
  • 瀏覽人次: 670人
  • 更新日期: 113-02-20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國家海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