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南海域為我國國防安全及海洋資源探勘中的要點區域,當中臺灣海峽中南段複雜的地形起伏最具國防地理優勢,而澎湖西南方的「臺灣灘」,位處海峽中線附近,其地形變化賦予湧升流絕佳的海洋生物孕育環境,為挹注澎湖鄰近海域營養鹽的主要來源。2020年底本中心曾針對臺灣灘重點區域,利用多音束水深系統進行局部高精度海床地形測繪,由海床剖面發現本應完整連續的沙波形貌已呈現明顯的缺失外, 探測區域內更清楚可見疑似非天然營力深掘的痕跡。2021年的臺灣海峽沙波形貌分類研究中,彙整前人研究告訴我們臺灣灘海床沉積物主要受到底流影響而將兩岸河砂混入,再者,因受到臺灣海峽中季風及海流驅動往返而快速變動,導致西北-東南或東-西向的對稱及次對稱型沙波分布於臺灣灘達71%,巨型沙波之波高甚至可達30米以上的規模,其移動變遷對於區域性的環境影響不容忽略。 有鑒於海床底質的變動可能對海床穩定性及水文環境造成影響,進而破壞到澎湖海洋生態資源的永續發展,或因特殊的地理所在位置可能潛在危及國家安全,尤其在海床地形研究中發現在沙脊附近(水深相對較淺),半徑逾10米、深度達6米的海床坑洞屢見不鮮,如此破壞恐怕是自然營力回填不及的海床棲地變動下,長期性的地形監測更是勢在必行。基於臺灣灘是高度變動的區域,需要進行長期性的重複監測才能掌握其動態平衡或是不可逆的重大變異,本研究便是善用有限經費,逐年根據先前觀察分析成果,規劃局部性的重複監測以及新的區域性監測目標, 以達到長期性的監測分析,藉由分析臺灣灘時空尺度下的變化,達到洞悉沙波遷移對於海床棲地的影響或是概略評估海砂資源的消長。
(一)逐年彙整研究區域附近的海洋地質時間及空間紀錄資料。
(二)分析比對歷年的臺灣灘沙波地形變化。
(三)依據分析成果規劃該年度地形測繪調查需求內容。
(四)綜整觀察到的海床環境變遷討論可能存在的因素及潛在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