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家海洋研究院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資訊公開> 研究報告
:::

研究報告

中央內容區塊
離岸風電場生態保育環境監測研究:底棲環境改變對海洋生態之潛在影響
委託辦理
發布日期:109-06-01
發布單位: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一、研究緣起、目的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人類為減少化石能源的依賴性,已開始尋求對環境破壞相對較低的再生綠能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海洋能等,其中風力發電為綠能能源產業中重要的一環,亦受國際間的重視。我國於107年展開大規模的離岸風電場開發,規劃於臺灣西部海域建構千架離岸風機,以達成114年非核家園的目標。然而,此海域生態將因離岸風機的建構造成棲地環境的可能變化,進而導致其生物多樣性及物種組成的演替。這些改變所造成的海洋生態系影響,涵蓋底棲魚類、大型底棲生物組成及鯨豚的食餌來源等,是急需探討及進行研究的重要議題。
  目前離岸風電技術發展較成熟的國家多位於溫帶地區,世界上對於亞熱帶及熱帶海域因離岸風電場開發而造成生物多樣性變化的相關研究仍相當缺乏,故本計畫將進行之相關調查研究極具重要性,若能及早投入研究並建立調查背景值基線資料,未來必可成為後續離岸風電場相關研究的重要資料。
  因此,本研究規劃進行臺灣西部離岸風電場周邊海域之環境及底棲生物多樣性調查,藉蒐集彙整目前國內相關研究成果,同時進行實際的海域調查,其成果將提供政府機關、國內外相關研究單位與團體,瞭解我國因離岸風電場建設而可能造成之海域環境與生態的變遷,作為未來評估持續發展離岸風電的政策參考依據。

二、研究內容
  1. (一)綜整臺灣離岸風電場附近海域環境及底棲生物多樣性調查之歷史資料
  2. (二)進行3次離岸風電場海域環境因子現地調查,每次至少包含近岸與遠岸2個採樣點,項目應包含pH、溶氧量、水溫、鹽度及透明度等
  3. (三)進行3次離岸風電場海域底棲生物多樣性調查及組成分析,每次至少包含近岸與遠岸2個採樣點,項目應包含魚類及大型底棲生物等
相關附件
  • 正式報告  檔案下載:313次
  • 瀏覽人次: 1756人
  • 更新日期: 111-01-18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國家海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