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面環海,擁有多樣貌的海洋環境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海洋生物資源及非生物資源皆可觀,更具有能源開發及科學研究、科技拓展的潛能,由於海洋領域涉及多元學科的研究,包含地質、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也與主權、戰略、經濟、資源、能源、文化及教育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收集海洋領域相關資料甚是重要。
長期觀測海洋資料,能確實掌握過去、現在、未來有關海洋環境狀況的數據,將海洋環境數據發展演繹成為業務化的產品網路,掌握整體海洋環境變化,提供大眾對我們所共同居住的地球海洋環境有所瞭解,同時提供各產業進行海洋資源開發及環境影響評估使用,避免資源重複投入。
建立長期性觀測機制,不僅能提升政府、機構和商業公司從事海上作業的安全性和效率、防治和減輕自然災害影響,還能瞭解全球變遷對海洋生地化環境及生態系統之衝擊,進而提出因應對策,藉以降低全球氣候變遷對沿岸生態系統之影響。
然而水產品養殖一直是台灣農漁業傳統重點項目,而且技術在國際上具領先地位;然而陸域養殖長期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土地鹽化、海水倒灌等國土惡化問題,社會付出了巨大成本。為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近年政府鼓勵民間從事海上箱網養殖,箱網養殖可說是目前我國最廣泛的海洋空間利用案例。我國應利用既有箱網養殖經驗,精進箱籠材質與結構強度與耐久性、提升養殖魚類存活率以及改良監控魚箱管理技術,以達到海洋資源利用,扶植漁業及海洋相關產業之目標。
由於黑潮主流沿臺灣東岸北上,一部份支流則沿西岸向北流出臺灣海峽至東海與黑潮主流相匯合,構成良好漁場。楓港溪口是屏東縣海岸景觀的分界點,以北是平直沙岸地形,以南是珊瑚礁地形,經過海水的長期侵蝕,形成蜿蜒曲折、多彩多姿的海岸遊憩環境,適合發展海洋牧場的海域。
屏東縣政府於105年「屏東沿海空間利用」計畫中亦建議海洋牧場的適合場域為(一)小琉球、(二)枋山及(三)車城,該地區的海域缺乏長期海氣象與地質資料,目前亦無海洋牧場對整體環境的影響評估,為建立我國海域環境基礎資料,並協助海洋產業發展,特辦理本案計畫。
計畫區範圍:三處海洋牧場預定區域,琉球鄉海洋牧場調查範圍約2.0km* 0.2km,枋山鄉海洋牧場調查範圍約0.8km * 0.8km,車城鄉海洋牧場調查範圍約5km * 13km,其中車城海域的地形調查需涵蓋100 m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