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家海洋研究院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為民服務> OSS附件> 6-8單元介紹
:::

6-8單元介紹

中央內容區塊
第一單元:海洋與大氣如何互動

海洋與大氣如何互動,以形成洋流、散播熱能,並讓水循環生生不息。上述的互動如何驅動天氣與氣候。海洋物理調查、電腦分子模擬和氣候資料,都有助於引導學生了解:原來水的功用,有如熱能的儲存庫,加熱的時候會膨脹。透過解決神祕氣球沉浮之謎,學習密度的原理。學生可調查水槽裡,不同溫度與鹽水濃度下的水流變化。具備了密度差異和洋流的關係,就有助於理解空氣的流動(也就是風)。氣候類型反覆發生之謎,可以協助學生檢視目前所學,並且將所學連結到水循環。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用另一種物理模型來探討風如何造成表面洋流。提供學生一篇關於聖嬰現象的文章,內容強調海洋與大氣系統的複雜關係。綜觀整個單元,學生學習科學的應用,並把學習重點擺在科學解釋以及證據的角色。

第二單元:碳如何在海洋、陸地與大氣之間流動

碳藉由呼吸、光合作用、燃燒、分解等過程,在地球持續流動循環。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燒,導致碳循環的失衡。探索「碳循環圖卡」,發現碳存在於所有生物體內,也存在於地球系統許多角落。利用酵母進行實驗,發現所有生物都會消耗碳,並以二氧化碳的方式排出碳。閱讀和分析光合作用的證據,並仔細觀看動畫,了解植物在一年不同時間吸收二氧化碳的狀況。閱讀並且討論短文,發掘生物死亡後,體內的碳發生了哪些變化。探索電腦模型,並且操作桌機版的碳循環模型。學生也利用數學來調查工業對於碳循環的衝擊,並且閱讀海洋酸化的相關文章。整個單元中,學習重點科學應用,並把學習焦點擺在科學解釋,以及證據扮演的角色。

第三單元:氣候變遷的原因與效應是什麼 
氣候變遷的原因,以及氣候變遷對海平面、洋流與生物所造成的效應,並審視可能的解決之道。透過圖卡、圖表,以及閱讀文本。在人類歷史軌跡的脈絡下,大氣與海洋的改變。利用電腦模擬與圖表,發掘二氧化碳如何改變氣溫。透過相片、短篇文章以及物理模型,探索氣候變遷的效應。透過影集、桌機模型、電腦模擬以及文章,探索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海流。透過閱讀文章,了解生物受到的效應並提出解決之道。在本單元中,學生型塑因果相關連結,以建構自己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現階段的氣候變遷,源自因工業活動而進入大氣的二氧化碳。整個單元中,學習重點的科學應用,並把學習焦點擺在科學解釋,以及證據扮演的角色。 

本院協助縣市政府共同推動情形
本院於113年起協助縣市政府推動OSS海洋科學序列教材,深化海洋素養教育工作。透過與縣市政府教育單位的合作,提供教師專業培訓、資源整合及教學支援,提升基層教師運用OSS教材的能力,確保課程落實於校園中。培訓營聘請專家進行課堂觀摩與教學指導,讓學生透過實作與探究,培養對海洋的興趣與責任感。此外,藉由全國性的經驗分享會與工作坊,促進跨縣市教學資源交流,形成海洋素養教育推廣的協作網絡。未來,本院將持續與各縣市政府攜手,打造具影響力的海洋素養教育典範。 

發布單位: 綜合規劃及人力培訓中心
  • 瀏覽人次: 177人
  • 更新日期: 113-12-18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國家海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