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海洋科學6-8_ch3_0529-7
P. 100
教師注意事項
科學註解
棲地喪失與氣候變遷 棲地喪失是生物多樣性最大的威脅,原因很
多:(1) 土地利用方式改變,如新城市或農地的產生,表示野生動
物喪失了棲地;(2) 道路的修築,將自然棲地切割成片狀;(3) 土地
與水源的汙染,讓棲地無法再是棲地;(4) 氣候變遷。氣候變遷以
幾種方式造成棲地喪失:平均氣溫的增加;熱浪出現頻率或嚴重性
增加,讓某些區域不再是某些物種的棲地;氣候變遷影響天氣型態,
可能讓原本的棲地變得過於潮溼或乾燥;海平面上升,讓沿海區沉
於水下;海洋酸化影響海洋棲地,某些種類的珊瑚和其他製造外殼
的動物因此無法生存。
關於氣候變遷導致的「分布範圍改變」(Range Shift) 愈來愈多證
據顯示,生物會隨著氣候變遷而遷徙。生物為了尋找較涼爽的環
境,往往向兩極或更高海拔的山區移動。通常不是個體移動,而是
整個族群因為溫度改變而移動,期程可能要經過幾個世代的時間。
因為族群的棲地溫度升高,只好移動到溫度可以讓牠們適應的區
域。以分布範圍改變回應氣候變遷的最佳案例,就是北美洲與歐洲 科學語言
的蝴蝶。有些種類的蝴蝶,牠們目前的棲地在過去棲地的更北方; 科學字彙
也有些種類的蝴蝶分布範圍的改變,並不是因為在更北方找到新棲 吸收
大氣
地,而是在較南方棲地的族群已經滅絕;有些蝴蝶則往更高海拔的
碳循環
區域移動。分布範圍的改變也發生於許多潮間帶無脊椎動物,還有
二氧化碳∕ CO 2
昆蟲、鳥類、哺乳類和植物。 氣候
氣候變遷
洋流
關於無法選擇與遷徙的生物 植物的根深植於土壤,如果棲地變得 緻密∕密度
不適合生存,也無法移動。如果種子可以隨風、水或動物移動到他 證據
處,然後在他處發芽成長,植物就可以在比較適合生長的棲地建立 化石燃料
熱能
族群。不過,植物本身無法移動,甚至有些活動能力較強的生物也
溫室氣體
無法移動到他處——有些棲息於塊狀棲地的生物,由於棲地之間隔 模型
著險峻的環境,因而無法移動自如,例如許多棲息於島嶼的生物, 生物
海平面
就無法從這個島嶼橫跨廣大的海洋到另一座島嶼。
科學論證
你的想法是什麼?
你為什這樣想?
你的證據是什麼?
你同意嗎?為什麼?
你不同意嗎?為什麼?
我們有多大的把握?
要怎麼辦,我們才能更有把握?
346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第三單元 347
—G6-G8 進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