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海洋科學6-8_ch2_0619
P. 96
教師注意事項
英文學習者
調整教師用語 在本活動裡,教師以口述方式呈現一系列重點摘要。
為了協助英文學習者跟上討論,邀請學生針對加總各種流動所發現
的重點,分享摘要。如果許多班上的英文學習者都使用相同母語,
請一位志願者以母語呈現摘要。
教學建議
教學的選擇:讓學生從數據推導結論 本活動受限於時間,當學生
以十億為單位加總不同碳流動之際,教師需要摘錄許多重點。如果
教師有時間,讓學生自行推導出結論,是比較理想的做法。教師不
要像第 4、5 點步驟那般幫學生做摘錄,不妨這樣提出更開放的問
題:「額外的 9.4 十億噸的碳,你認為最後的去向是什麼?」「從化
石燃料、石灰岩以自然方式離開的碳流動,以及因為人類工業而離
開上述儲存庫的碳流動,兩相比較之下,你發現了什麼?」
科學語言
科學字彙
教學的選擇:呈現 2-7 小節的投影片 如果教師認為學生需要更多
吸收
奧援,才能在化石燃料燃燒所排放氣體,以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 大氣
量找到連結,可以播放上一節的投影片 2-7-4「從人類工業產生的化 原子
碳
石碳輸出」,然後再播放投影片 2-8-3「基林曲線——大氣中的二氧
碳循環
化碳含量」,呈現整體二氧化碳上升的趨勢。教師將這個趨勢與同 二氧化碳 /CO2
時期的「化石碳輸出」比較,並告訴學生:數據是一部分的科學證據, 碳流動
顯示化石燃料的排放廢氣愈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愈高。 碳儲存庫
燃燒
分解 / 分解作用
科學註記 證據
化石燃料
關於額外 9.4 十億噸碳的去向 教師向學生解釋:全世界的科學家
物質
都在測量碳含量,他們發現額外的碳進入大氣後就停滯了,而其他 模型
大部分的碳都會進入土壤與海洋。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來製造本身的 分子
生物體
結構,讓大氣的碳進入土壤。後來,分解者分解了植物結構,分解
光合作用
後的物質也進入土壤。土壤的碳愈多,會愈肥沃,因此這不成問題。 呼吸
進入海水表面的碳,將在下一小節調查。進入大氣額外的碳,總是
科學論證
逐年遞增,因此數據容易改變(參考「二氧化碳資訊分析中心資料」
你的想法是什麼?
最新資料)。
你為什這樣想?
你的證據是什麼?
你同意嗎?為什麼?
你不同意嗎?為什麼?
我們有多大的把握?
要怎麼辦,我們才能更有把握?
234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第二單元 235
—G6-G8 進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