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海洋科學6-8_ch2_0619
P. 84

教師注意事項


               教學方針
               設計迴紋針模型的理由 本活動的目的,是協助學生以系統方式看
               待碳如何在地球各處移動。學生應該明瞭:就算某處儲存庫的碳變
               多或變少,地球的碳總量是不會改變的。不同顏色的迴紋針,也讓
               學生觀察到碳原子可以在不同儲存庫間流動穿梭。這個活動充滿機

               會與改變等元素,每位學生都會投入其中。


               教學建議
               管理模型材料 教師要向學生強調:雖然操作模型時用到骰子,但

               不表示活動是遊戲,而是象徵科學模型。投擲骰子的時候要快速且
               安靜,骰子才不會從桌面掉到地上。小組的組員要輪流操作,不但
               要安靜操作,也要確定所有組員都參與其中。


               提供更多經驗
                                                                                    科學語言
               準備:探索模型學習單 學生參與本活動的過程中,如能花些時間
                                                                                    科學字彙
               熟悉「迴紋針碳循環模型 #1」各儲存庫的碳流動,將有利於學習效                                      吸收
               果。以下是幾個建議的問題——                                                       大氣
               .光合作用中,表示二氧化碳移動的箭頭在哪裡?                                               原子
                                                                                    碳
               .離開海洋的碳流動,有多少種呢?
                                                                                    碳循環
               .輪到大氣儲存庫,如果骰子數字是 4,該把碳原子移動到哪呢?                                       二氧化碳 /CO2
               .哪個儲存庫的碳原子,最有可能待在原地不動?從模型要如何判                                        碳流動
                                                                                    碳儲存庫
                 斷?
                                                                                    燃燒
                                                                                    分解 / 分解作用
                                                                                    證據
                                                                                    化石燃料
                                                                                    物質
                                                                                    模型
                                                                                    分子
                                                                                    生物體
                                                                                    光合作用
                                                                                    呼吸

                                                                                    科學論證
                                                                                    你的想法是什麼?
                                                                                    你為什這樣想?
                                                                                    你的證據是什麼?
                                                                                    你同意嗎?為什麼?
                                                                                    你不同意嗎?為什麼?
                                                                                    我們有多大的把握?
                                                                                    要怎麼辦,我們才能更有把握?
 222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第二單元     223
 —G6-G8 進階海洋素養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