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海洋科學6-8_ch2_0619
P. 51

第 2.4 節      利用光合作用來找碳,Part2




                                             追蹤許多年的碳量變化

                                             1. 播放「基林曲線——大氣中的二氧化                              基林曲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冒納羅亞觀測台,夏威夷
                                                碳」投影片  教師向學生解釋:這是西元
                                                1958 年在夏威夷取得的大氣二氧化碳濃                           在每百萬分之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度 曲 線。 稱 為「 基 林 曲 線 」(Keeling
                                                Curve)的原因,是因為科學家基林,讓
                                                這樣的研究公諸於世。請教師指出:Y 軸代表大氣二氧化碳含量,

                                                X 軸表示年分。


                                             2. 指出每年的碳濃度循環 請教師指出:類似「蠕動」的圖形,是因
                                                為每年二氧化碳濃度起伏的關係。一年當中春夏時節,如同學生
                                                先前觀察的現象,本來就會讓光合作用較為旺盛。


                                             3. 評論最近幾十年來上升的二氧化碳濃度 請教師指出:蠕動現象顯
                                                示每年二氧化碳的季節性變化,但是從 1958 年開始記錄的藍線,
                                                卻呈現穩定上揚的趨勢。請教師向學生強調:整個地球的含碳總

                                                量是固定的,這顯然因為碳正從某些儲存庫流動到大氣的關係。


                                             4. 學生討論二氧化碳增加量 教師請學生自己想想,大氣增加的二氧
                                                化碳來自何處?並請幾位志願者分享觀點。最後,請教師告訴學
                                                生:他們在往後小節,將學到更多相關題材,包括碳儲存庫、儲
                                                存庫之間的碳流動,還有大氣碳濃度增加的原因。



































            190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第二單元     191
                 —G6-G8 進階海洋素養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