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海洋科學6-8_教師手冊_0529-1
P. 57
科學內容背景
湧升流
一般來說,從海水表面到以下到 100 公尺(330 呎)
以上,這些區域所接受到的陽光,才足以讓植物性
浮游生物這類的微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由於這些微
生物是海洋食物網的基礎,可以說海洋所有生命都
依賴這層生產力富饒的光照層維生。經年累月,海
中的動物或類似植物的生物死亡、分解,然後沉降
到海床。當這些殘骸物質沉降到光照層之下的海域,
包含的營養物質也會隨之移出光照層。在某些海域,
深海中生物死亡或分解後的營養物質,會藉由湧升
流重新回到海面。湧升到海面的營養物質,就像超
級肥料般,滋養著光照層的植物性浮游生物或類似 衛星可以檢測到葉綠素(光合作用色素),它顯示浮游
植物大量繁殖。 藍色區塊則是缺乏營養鹽的地區。
植物的生物。整個海洋食物網,因為這樣的機制,
以戲劇般的爆發方式蓬勃起來。北美、南美、非洲和澳洲沿岸,都有湧升流。湧升流主要發生於西班牙、
葡萄牙與南極周圍水域。這些水域,吸引著全世界大部分的商業規模漁船前來撈捕。因為風、洋流與
地球的自轉作用,湧升流海域大多在大陸的西岸。
大氣
包圍地球的大氣,從地面向上延伸
到外太空。這張是從「國際太空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拍攝到印度洋上空的日落景觀,呈
現戲劇般效果的色帶,這是大氣的
分層造成的。橙與黃色表示從地面
以上到 20 公里高度的大氣,粉紅
與白色則表示 50 公里高度的大氣,
藍色的高度則高過 50 公里。再往
上,光線逐漸消褪成一團漆黑。從
地面以上到 3 公里的範圍,大氣充
足,足以讓動物與植物存活。在這
個高度,雲由小水滴構成。地面以
上到 10 公里的範圍,隨著高度增加,溫度隨之降低。從 3 公里到 10 公里的高空,雲由細小冰晶構成。
高度 10 公里以外的大氣,再也沒有足夠的空氣讓動物或植物存活;甚至也沒有足夠的空氣來引起任何
天氣現象。飛機通常會爬升到 10 公里以上的高度飛行,這樣底下的天氣再怎麼惡劣,都不會受到影響。
在 75-85 公里的高度,是形成雲朵的極限高度了。通常從地表無法看到這樣的雲,因為高度實在太高
了。隕石或岩石,從外太空進入地球大氣的過程中,在 80-85 公里高度,還有足夠的空氣燃燒隕石;
隕石和周圍的空氣快速摩擦,變成熾熱狀態。這個高度以上,空氣太過稀薄,無法讓隕石燃燒起來。
有些人認為,高度 100 公里就是大氣的上界了。其實大氣並沒有明確的邊界;如果從地表向上飛行到
外太空,越往上空氣越稀薄罷了。
56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G6-G8 進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