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海洋科學6-8_教師手冊_0529-1
P. 61
科學內容背景
凝結與水循環
當水蒸氣的溫度下降,降到水分子從氣態變成液態,凝結就發生了。水蒸氣凝結,就形成雲朵。在更高、
溫度更低的高空,水蒸氣會發生凝華(deposition)作用,直接凍成冰晶。從地面仰望,雲朵看起來
實實在在;但是搭乘飛機通過雲層,就會發現厚厚的雲層其實也是空氣罷了。不過雲朵中的小水滴,
倒是會實實在在影響著下方的人們。雲朵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太空,因而會讓人感覺涼爽些。夜幕降
臨,情況正好相反;雲朵吸收熱能,並將熱能向下傳回地面,作用如同毛毯一樣。水蒸氣轉變成水滴,
會釋放出熱能,因此周圍的空氣會因為凝結作用變得溫暖。當水蒸氣冷卻凝結,原本儲存於海洋的熱
能就會釋放到大氣。
降水與水循環
當高空中組成雲朵的水滴或冰晶體積太大,會從空中掉落地面,這就是降水(precipitation)。大部
分的降水,指的是降雨,但也可能是冰雹、霰,或是冰凍的雨。大量來自陽光的熱能照射赤道附近,
造成大規模的蒸發作用。大部分因為蒸發作用產生的水蒸氣,都以降水的方式回到海洋。從海水蒸發
的水蒸氣,大約只有 10% 到處飄移,然後變成陸地的降水。大部分降落陸地的雨水,原本是從赤道附
近蒸發的水蒸氣。在海洋,蒸發的量多過降水的量;在陸地則相反,降水多過蒸發。
陸地的降水,因為地點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陸地附近的海水溫度,也會影響當地的降水量。海水較
溫暖的地區,因為蒸發的水量較多、附近空氣中的水蒸氣也較多,而增加降水的機率。盛行風把水氣
帶往他處,因此也影響了降水。其他影響降水量的因素還包括:山脈的有無,以及盛行風的方向。通
常,山脈迎風面的降水量,會高過背風面許多;夏威夷群島的考艾島(Kauai)就是明顯的例子。考
艾島上的懷厄萊阿來山(Mount Waialeale),年雨量高達 450 吋,是全世界最潮溼的地區;然而島
上的西部海岸,年雨量卻只有 25 吋。但如果留意到風向是從東邊吹向西邊,便可以解釋為甚麼會產
生這樣的雨量差異了:當潮溼的空氣向上越過懷厄萊阿來山,空氣冷卻、水蒸氣凝結成雲,降水就發
生了。風繼續吹向山脈西邊,因為大部分的水蒸氣之前已經變成雨水降落在另一邊,此時的空氣就變
得乾燥許多。山脈附近的降水模式,稱為「雨影效應」(rainshadow effect)。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
就在智利北部的雨影效應區,該地區從來不曾有降水紀錄,這是因為向東吹的風,在越過安地斯山脈
的過程中,內含的水蒸氣幾乎都已經變成普降大地的甘霖了。
逕流與水循環
當雨水落到地表,或是固態的降水融化之後,液態的水可能在地表漫流,稱為「逕流」(runoff)或
是「表面逕流」(surface runoff)。如果地表處於飽和狀態(就像溼透海綿那般的狀態),或處於
不透水狀態(像是塑膠桌面那般),就可能引發大量逕流,甚至是洪水。當地面不久前接受大量雨水,
地表飽和的機率就會提高。不透水的地表,可能是岩石或緊密的塵土,但更多可能是人為的瀝青或水
泥表面所造成。一開始,逕流通常是泥土間的小涓流,小涓流匯集成較大的水流,最後水流再進入溪、
河、湖或海。
60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G6-G8 進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