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海洋科學6-8_教師手冊_0529-1
P. 60
科學內容背景
水循環
每天都會利用到的水,
水循環
幾十億年來,以固態、
液態和氣態等形式,以
冰雪中的水
數不清的情境存在於地 大氣層中的水 凝結
球。水因為受熱與冷卻改 昇華
變樣貌,不斷在大氣、 降水 蒸散作用
地表和地下等介面間移 蒸發
動,稱之為「水循環」
地表逕流
(water cycle) 或「 水 融雪逕流
文循環」(hydrological 溪流
滲透 蒸發
cycle)。水循環是連續 泉水
進行的,沒有起點也沒有 湖泊
終點。海洋與大氣,透過 地下水道 海洋中的水
空氣、海流與水循環,在
地球周圍移動能量。如果
地下水
沒有能量的移動,地球上
某些角落將比現在更加酷熱許多,某些角落則會嚴寒許多。大部分的中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
觸過水循環,不過許多學生對於本章節深入探究的重點概念,並沒有完全掌握。本章節的活動與討論,
以分子移動、密度和熱量轉移的觀點,針對蒸發、凝結和降水,提供學生理解和口語化的機會。這樣
的理解過程,針對更高階概念,以及整體觀點理解地球歷程,替學生打下根基。
蒸發與水循環
太陽提供蒸發時需要的能量,驅動著水循環。雖然水在任何溫度下都會蒸發,但是在熱能越多的狀況
下,蒸發的速度越快。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白天、夏天與地球較熱的區域,蒸發量較大。有風的狀況下,
蒸發速度也較快,而風就是太陽加熱不同氣層造成的。大氣中 90% 的水蒸氣,都是因為地表的水蒸發
造成的。因為海洋覆蓋的地表面積超過 70%,也可以說大部分的蒸發來自海洋。因為熱能將液態的水
轉變為氣態的水,因此蒸發會造成海水溫度降低。這樣一來,水分子的熱能就從海水轉移到大氣。平
均來說,一個水分子以水蒸氣的樣貌在大氣存在 10 天,然後凝結成水。這段時間內,水分子將長途跋
涉,把熱量帶往世界各地,通常是從赤道附近帶往其他地區。大氣中或多或少都有水蒸氣,但是多少
因地而異。地表可能很多水蒸氣,隨著高度增加,水蒸氣的量隨之驟減。另外,熱帶地區的水蒸氣較多,
極區較少。
另外,有 10% 的水蒸氣,來自植物的蒸散作用(transpiration),也就是來自植物葉子蒸發出來的水。
植物從根部蒐集土壤的水,進行蒸散作用時,以蒸發的方式把水變成水蒸氣。把透明塑膠袋緊緊套住
植物的葉子,等待一個小時,就會見證蒸散作用:袋內出現從葉子蒸發的水蒸氣,然後凝結於袋子內部。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59
—G6-G8 進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