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海洋科學6-8_教師手冊_0529-1
P. 52

科學內容背景




            wind),是地球上最穩定的風。地球上暖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還會產生其他類型的風。


            大洋輸送帶
            大洋輸送帶是屬於全球性的海
            洋環流;驅動的來源是密度差
            異,造成上層海水向下沉降,
            深層海水再向上湧升。這樣全
            球規模的洋流,單次循環、混
            合海水的週期,可長達 1000
            年。當表層水的密度變得很大,
            並且向下沉降,這樣的循環就
            開始了。大洋輸送帶只發生在
            幾個區域,主要在北太平洋、
            格陵蘭東南方,以及南極附近。
            一旦表層的海水沉降,就會往整個大西洋擴散,然後進入其他海盆。向下潛流的海水終究會浮出海面、
            流回大西洋,然後重複同樣的流程。這樣的全球環流模式,對於調節氣候扮演重要的角色。一般認為,
            過去劇烈的氣候變遷,是因為大洋輸送帶發生了變化。


            影響海洋表面洋流的因素
            洋流運行的方向,受到以下幾個自然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產生的科氏力效應(Coriolis effect),
            讓北半球的洋流往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的洋流往逆時針方向流動。空氣和海水表面的摩擦力,加
            上不同水層之間的摩擦力;一般來說,讓洋流運行的方向和風向會呈現某個角度(請參閱艾克曼運輸)。
            海水與陸塊的交互作用,也會影響海水表面洋流的方向,例如;海水碰到陸塊之後產生的偏轉,讓表
            面洋流在許多海盆形成大規模的環流。


                                      科氏力效應 地球的自轉,產生了科氏力效應。北半球主要洋流以順時針方
                                      向運行、南半球主要洋流以逆時針方向運行,科氏力效應是其中一項因素。
                                      這樣的洋流系統稱為「環流」(gyres)。科氏力效應最早見於十九世紀
                                      初期。當時已知的現象是:如果物體在地球上方以直線前進,由於地球自
                                      轉的關係,地面上的人們看到的物體會是以曲線前進。在北半球,物體偏
                     北半球
                                      向右邊(如果我們順著物體移動的方向看去);在南半球,則偏向左邊。
                     南半球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大氣中,讓高壓系統周圍的風,在北半球以順時針繞
                                      著中心吹拂;在南半球則以逆時針方向吹拂(在本單元,學生不需要曉得
                                      科氏力效應;只要理解:洋流的方向是可以預測的)。


            環流、洋流和陸塊的交互作用 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科氏力效應讓北半球物體的運動方向,往右邊
            偏折(南半球的物體往左邊)。這樣的效應,連同稱為「艾克曼運輸」(Ekman transportation)
            的現象(因為摩擦力的關係,海水運動方向與風向呈某一角度),還有陸塊的位置,共同造成了海洋
            主要的環流。在每個海盆,向西流動的赤道洋流遇到陸塊時,向極區偏轉(因此產生了西邊界流,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51
                                                                                            —G6-G8 進階海洋素養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