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第三單元
P. 31
第 3.3 節 調查過漁
介紹族群抽樣
1. 介紹課程。提問:還記得上一節課提到人類與魚類之間有哪些互相
關聯。生答:人們吃魚。告訴他們,有些科學家會研究多少魚和其他
生物生活在海洋的不同區域。這有助於我們了解人類如何影響海洋生
物,並幫助人們選擇要捕獲、食用的魚種和數量。
2. 介紹族群。寫下「族群」一詞,說明它代表某種生物在某個區域
的數量。例如,全世界大約存活著 10,000 頭藍鯨,因此海洋中的藍
鯨族群數為 10,000 頭。如果一個海灣有 20,000 隻螃蟹,那麼這個
海灣的螃蟹族群數為 20,000 隻。提問:在教室裡有多少學生呢? 生
答:學生在教室的數量。
投影片 3-4
3. 介紹抽樣。寫下「抽樣」一詞,對於研究海洋生物的科學家而言,
抽樣代表著捕撈某些生物數量以了解族群。由於很難穿透海洋並看
到裡面的一切,因此科學家必得使用大網捕撈才能了解海洋生物的族
群。根據科學家捕撈的每種生物數量,科學家可以估計不同族群的大
小。
4. 播放光碟短片。對學生播放 DVD 光碟短片 #2:族群抽樣。這是
一段解釋科學家如何用網捕獲的樣本數來推估魚類族群的簡短動畫。
課堂分析鱈魚族群數據
1. 介紹活動。師說:接下來,我們將研究科學家建置大西洋某種魚類
─鱈魚族群的抽樣所發現的資訊。告訴學生,科學家經常在不同時間
檢核同一地點的族群資訊,試圖釐清這種生物隨著時間推移,發生了
什麼事。
2. 解釋地圖數據。投影片 3-4 ─西元 1974 年鱈魚數量圖。指出地圖
上海洋和陸地的位置,並說出位於大西洋沿岸的馬薩諸塞州、新罕布
什爾州和緬因州。說明圓圈代表科學家抽樣過程撈捕鱈魚的位置。較
大的圓圈代表撈捕量較多的鱈魚,較小的圓圈代表撈捕量較少的鱈
魚。向學生展示投影片右側的圖例,說明不同大小的圓圈所代表的魚
類數量。
266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第三單元 267
—G3-G5 初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