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海洋科學6-8_教師手冊_0529-1
P. 51
科學內容背景
第一單元:海洋與大氣如何互動
運動中的海水
洋流
海水循環極其複雜,牽涉到全球洋流系統。洋流的起因包括風、地球不均勻的受熱、地球自轉、海水
繞著大陸的運動方式、鹽度差異造成的海水密度差異,以及不同區域的溫度差異。海水運動的原因,
主要跟海洋和大氣在全球移動熱能有關,例如:溫暖的海水從赤道流向南北極,冰冷的海水又從南北
極流向赤道。
洋流就是以穩定的速度與方向、流動長距離的巨量海水,可說是海洋中的河川。最強勁的洋流是在海
水表面流動,主要由風力驅動。這樣的洋流在海水上層流動,動力的來源和來自陽光的熱能有關。幾
世紀以來,玻里尼西亞的航海者,以及中國、歐洲、美洲與全世界的水手,早已知道這種風力驅動的
洋流。水手們發現,只要順著洋流航行,航程會縮短幾個月。
除了表層的洋流,較底層也有移動海水的洋流。驅動這類洋流的動力,只有部分來自風力;主要的動
力來源,是海水不同水層的鹽度與溫度差異。以密度來說,較鹹的水比較淡的水大、較冷的水比較熱
的水大。密度較大的水沉降,密度較小的水上升。這樣一來,密度差異會造成垂直流向的洋流。這樣
的洋流相當重要,因為深海的海水得以上升到海面,海面的水可以下降到深海。這樣因為溫度與鹽度
差異造成的環流,稱為「溫鹽環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科學家將洋流分成三類,每類動力來源不同,各有各的時間與空間尺度:(1)風吹表面洋流,維持的
時間短,深度約 50-100 公尺;(2)大洋性環流或洋流系統,維持的時間長,深度從 500-2000 公尺,
涵蓋範圍是整個半球或海盆(請參閱後面關於環流的資料),以及(3)大洋輸送帶(Great Ocean
Conveyor Belt),維持時間很長(1000 年之久),是流經全球的溫鹽洋流,從表層流到底層(請參
閱關於大洋輸送帶的資料)。「對流」(convection current)則是任何因為溫度關係引起的環狀流
動,許多氣流的大型系統以及大洋輸送帶,都可以視為對流。
因地球受熱不均引起的風
風的驅動力量來自陽光的熱能,由於地表受熱不均而產生。在赤道地區,每天陽光以 90 度照射地
表。在兩極地區,陽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卻很小,因此熱能散布的面積很大。相較之下,赤道附近吸收
的光能較大,因此離赤道較近的區域(這地區相
較之下是離極地較遠的),也會比較溫暖。赤道
附近的空氣比較溫暖,密度就會變小而上升。這
樣一來,他處的空氣就會流進來,補充上升空氣
留下的空位,風就這樣形成了。風不是以直線的
方向吹上赤道,因為摩擦力的影響(請參考艾克
曼運輸)、地球自轉(請參考科氏力效應),因
此會與原來的風向呈某個角度。風從南北分別
呈 45 度角吹向赤道,這就是「貿易風」(trade
50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G6-G8 進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