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G3-G5初階海洋素養
P. 44
科學內容背景
洋流與氣候
海流以深遠的方式影響著天氣與氣候。舉例來說,墨西哥灣流、北大西洋暖流以及挪威海流,把溫暖
的熱帶海水從巴哈馬帶向北方和東方,讓北美的東岸、不列顛群島、愛爾蘭以及挪威靠大西洋海岸,
在冬天享有溫暖的氣候。黑潮以及北太平洋洋流,也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著日本以及北美西岸,讓冬天
的氣候變得較為溫暖。溫暖的氣候讓蒸發容易發生,有助於增加這些海岸的雨量和雪量。
另一方面,低溫的祕魯洋流、加州洋流以及本格拉冷流(Benguela Current)則抑制蒸發,這些向
1 4
北 的洋流沿著南加州、南美洲以及西南非洲海岸流動,造成濃霧而不是降雨,形成加州、祕魯、智利
以及納米比亞等地的沙漠。冷水洋流的產生,部分原因是從海底湧上的冷水團。這樣的冷水團富含營
養物質,因此這些有湧升流的海域也是世界最佳的漁場。海流與大氣環流互相影響,例如熱帶太平洋
上方的貿易風週期性的減弱,以及熱帶東太平洋的海水增溫,會造成聖嬰現象。聖嬰現象廣泛影響氣
候與天氣,給澳洲帶來乾旱、讓南加州的冬天更多暴風,北美洲的冬天氣溫升高。
潮汐與波浪
潮汐是海面水位規律、可預期與週期性的變化。潮汐的產生,是太陽與月球的引力牽引,以及月球繞
行地球的離心力共同造成。地球靠向月球的海面,因為月球的引力牽引,把海水吸向月球;不靠近月
球的另一面,月球的引力變得很小,因此海水不會往月球的方向突起。但是,不靠近月球的另一面,
因為地球與月球共同繞行的關係,離心力把海水吸離地球。此時地球相向的兩面,海水是突起的,海
岸的海平面較高,此時此地稱為「高潮」(high tide)。相向兩面以外的地表,海岸的海平面較低,
此時此地就是「低潮」(low tide)。一年當中,潮汐的規模各異,規模最大的高潮與低潮都發生在
新月與滿月時分,此時地球、月球與太陽呈一直線。潮汐形式(tidal patterns,高潮與低潮在 24 小
時內的次數)以及潮差(tidal ranges,高潮與低潮的海平面差異),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學生不需
要了解潮汐成因的細節;他們只需理解潮汐是洋流之外,另一種海水運動的方式)。
船隻遠離海岸之際,我們可以看到波浪,更因為船隻在高低波浪間航行的上下起伏,實際感受到波浪。
在海邊也可以看到波浪,波浪湧向岸邊碎成浪花。風颳過海水表面,造成了波浪;較快速且持續較久
的風,造成的波浪也愈大。波浪造成水分子上下運動,因此不會運送海水,但是會傳遞大量的能量。
波浪的大小,受到幾個因素左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不受到島嶼或其他海洋地形的阻擋之下,
波浪行經的面積大小。愈開闊的海域,產生的波浪愈大。風速也是重要因素,可以解釋為何暴風掀起
滔天巨浪。在這個單元,學生只討論波浪是洋流之外,海水的另一種運動方式。
4 原文是「向南」(…flow south along the coasts of southern California…),但是實際狀為向北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43
—G3-G5 初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