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G3-G5初階海洋素養
P. 47
科學內容背景
光線
海洋的水層,光線足夠可供光合作用的水層,稱為「光照層」(photic zone)或「上層帶」(epipelagic
zone),這也是大部分海洋生物棲息之處。在清澈乾淨的熱帶海域,光照層向下延伸到 200 公尺深。
在其他海域,光照層可能只達 100 公尺深或更淺,因為懸浮物質或細小生物反射或吸收了光線。其實
還有光線穿透光照層以下,但是光量不足發生光合作用,此層稱為「弱光層」(twilight zone)或「中
水層」(mesopelagic zone)。中水層的深度,從 200 公尺到大約 1000 公尺深。1000 公尺以下,
已經沒有任何光線可以穿透,四周可說是漆黑一片。沒有光線的水層從 1000 公尺到 6000 公尺(19685
呎)以下,生物光是唯一的光源。
探索海洋:水下滑翔機
在水中滑翔
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觀察海洋、監測海洋。研究人員透過遠距水下遙控滑翔機
這種創新科技,成功地擴展海洋科技的限制。這樣的水下載具,能在水下 300 呎深處上下運動,一次
航程持續超過一個月。羅格斯大學建立的水下滑翔機群,數量約 20 艘—機體小、有機翼、形狀如同
魚雷,長度約 5 呎。滑翔機前進的動力,來自浮力的改變,這樣讓滑翔機可以上浮或下沉。機翼驅動
機體前進,如同空中的滑翔機一般,尾翼的舵則有助於讓機體朝正確方向前進。水下滑翔機每隔幾個
小時就會浮上海面傳送蒐集到的資料,這時尾翼會探出海面發送電訊給衛星,衛星再傳送給紐澤西州
的科學家。滑翔機在傳輸電訊的同時,也會接受任務控制人員的指示,以執行新任務。如果水下滑翔
機沒有接獲任何指示,就會照著既定行程執行任務。隨後,水下滑翔機把儀器資料傳送到實驗室,電
腦轉譯資料讓科學家識讀。這項水下科技已經萌芽,除了羅格斯大學,華盛頓州的華盛頓大學與加州
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克里斯普斯海洋研究所,近幾年也嘗試水下滑翔機的「飛行」任務。迄今水下滑
翔機行進最遠的任務,是橫渡大西洋的航程,距離為 7000 公里。
為什麼可以在水下飛?
大部分的水下載具,例如潛水艇,利用轉動的推進器產生驅動力量。推進器驅動的載具,讓航行速度
快捷,但是需要大量能量來維繫速度。小型載具,例如水下滑翔機,也可以攜帶足夠電池來轉動推進
器,但是電力最多維持幾天而已。上述的水下滑翔機,使用另一種驅動原理,也就是改變浮力—滑翔
機改變整體密度,有時密度比周圍的海水大,有時比較小。密度的改變,讓滑翔機能在海中浮起又下
沉。滑翔機靠著活塞往前或往後的運動,藉此調整體積的大小。你可以把物體的質量除以體積,就能
得到密度。由於水下滑翔機的質量不變,只需改變體積就能改變密度。只要體積改變一點點(半杯水
的體積),就足以讓滑翔機在海中上浮或下沉。滑翔機在上下運動的過程,機翼提供前進的力量,作
用如同空氣中滑翔機的機翼,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水下載具要稱為滑翔機了。但是空氣中的滑翔機受重
力吸引,在下降的過程方能前進,而水下滑翔機在上浮或下沉的過程都可以前進。
過去五年來,羅格斯大學的海洋工程師以及海洋科系學生,執行水下滑翔機的任務超過 130 次。水
下滑翔機執行任務的海域,大多在世界各地海岸附近,航程持續 30-40 天,距離不到 1000 公里。
2009 年 4 月 27 日,羅格斯大學的學生與科學家,從紐澤西州海岸放下水下滑翔機 RU-27。來自美國
與西班牙的學生,共同定期追蹤滑翔機動向,殷切期待滑翔機能夠穿越大西洋,抵達西班牙海岸。終
46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G3-G5 初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