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G3-G5初階海洋素養
P. 42
科學內容背景
洋流帶著海冰移動
鹽度變化與海水的分層
不同區域的海洋,鹽度各不相同(鹽度就是水中含鹽的量)。舉例來說,地中海的海水很鹹(鹽度很
高),原因包括:1)溫暖的氣候造成水分大量蒸發,留下很鹹並溫暖的海水;2)周圍河流很少,因
此加入地中海的淡水也少,且降雨偏低。很鹹的地中海海水在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就會沉降於
比較不鹹的大西洋海水。這樣一來,大西洋上層的海水密度較小(比較不鹹)、下層的海水密度較大(比
較鹹)。從亞馬遜河流出的淡水非常壯觀,淡水碰到海水之際,就會浮到海水表層。早期到南美洲探
險的歐洲人,看到外海上層居然還有淡水,莫不詫異。歐洲人跟著上層淡水溯源到出海口—造成他們
與亞馬遜河的第一次接觸。
溫度與密度的關係
水中加鹽巴,密度會增高,這個現象許多學生都能想像。但是,如果水中不加任何物質呢?為什麼低
溫的水,密度比高溫的水大?學生往往疑惑著。簡單解釋如下:分子不斷運動著,包括液體的分子亦然。
分子移動之際,彼此碰撞並將對方撞開。液體的溫度愈高,分子間運動速度愈快、將對方推得愈遠,
整體變得較為疏鬆,因此密度變小。相反的,液體溫度愈低,分子運動速度變小,整體變得較為緊密,
因此密度較大。這樣的現象與熱力學原理有關,就算學生掌握冷水分子比較緊密、溫水分子比較疏鬆
的現象,教師不必期望他們理解精確原理。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41
—G3-G5 初階海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