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Marine Research
P. 84
圖三 (a)「海研一號」甲板上活動絞機上的震測信號接收浮纜 (streamer),
(b) 高壓空氣槍於水下拖曳,(c) 高壓空氣槍於水下擊發。
高解析震測有別於常規震測信號主頻多在數十赫茲(Hz)範圍,而是利用數百至數
千赫茲聲源,及短採樣間距、高頻的訊號接受器進行調查,對於數十至數百公尺深的
地層有良好的解析能力,在臺灣現今的離岸風電發展中已扮演重要角色。長支距震測
則運用較低頻且大能量的聲源,常用來進行深部構造調查,目前臺大海洋所具有兩套
分為 120 頻道(1.5 公里)及 24 頻道(150 公尺)的長支距及高解析信號紀錄系統,在 「新
海研 1 號」上,結合固定式及活動式空壓機,可提供 2,000 PSI、3,000 立方英吋以上
的高壓空氣聲源能量,並可用密集的二維測線配合雙震源進行三維震測調查。
2. 多音束測深儀系統
多音束測深是根據不同作業水深,配備對應的聲納系統,搭配高精準定位及姿態
,
、
修正 聲波速度及潮位等資訊 來取得地形、 地貌特徵的聲學技術, 隨聲納頻率不同,
概述 術進展 臺灣海洋 探測技 也有不同測深範圍、解析度、運用效益及限制。早期我國研究船多音束測深能量未臻
完整,隨著研究船汰舊換新,由科技部移撥臺灣大學、海洋大學和中山大學的三艘研
究船已裝置了四套不同等級的多音束測深系統,可從淺水至深海,進行全水域測深工
作。
在淺水海域水深掃測方面,「新海研 1 號」配備 EM2040 系統,操作頻率在 200
-400 kHz,最大作業水深在 300-600 公尺間,在 200 公尺深內,具最佳作業效率。
「新海研 2 號」、「新海研 3 號」則都配備 3600 公尺等級的中水深 EM712 系統,操
,
作頻率於 40-100 kHz 間 , 最佳測深效益大致在 200-2100 公尺(陳姿婷等人 2019)。
對於深水海域, 「新海研 1 號」配備了 EM304 系統(音鼓與聽音器如圖四),最大測深
為 8000 公尺,操作頻率是 26-34 kHz,於數百到 5000 公尺深的水域測深效益最佳,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