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Marine Research
P. 80

一、前  言



                     臺灣位於西北太平洋的樞紐位置,四周的東海、南海、臺灣海峽、呂宋海峽具
                高複雜性,不論海底地形、水文、海流、生態、資源,甚至政治在全球海洋中均有
                高度變遷的獨特性;例如颱風、地震、海嘯造成之經濟與社會衝擊、海產食品安

                全、國防安全等皆為臺灣必須面對的挑戰,也凸顯海洋環境資訊的掌握對我國環
                保、災防、國安、海洋資源的探勘與永續利用等的重要性。


                     海洋現場探測是蒐集海洋環境資訊最根本的方法,我國系統化的海洋研究及探測

                大約自  1960 年代起步發展迄今已屆六十載。從早期參與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國際合
                作黑潮研究(Cooperative Study of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Regions)、臺灣大學海洋研
                                                                          及
                究所(臺大海洋所)的成立、人才培育、研究船 「九連號」 「海研一、二、三號」陸續
                服役締造汗馬功勞與除役、「海研五號」成軍與不幸沉沒、到新一代海洋研究船「新海
                研 1、2、3 號」陸續下水開啟新的航向藍海世紀,可以說蓽路藍縷。在基礎建設逐步

                進展下,臺灣海洋學界也藉由分區逐年探測研究的策略,一塊一塊拼出臺灣海域的環
                境藍圖,諸如臺灣海峽、臺灣東北部湧升流區、東海、南海及臺灣東部黑潮海域的水
                文、地形、生物及地球化學特性以及各種時空尺度的變化(詹,2018)。


                     以海洋研究議題的帶領,臺灣培養出許多獨特的海洋探測技術與專門人才,執行
                海洋物理、地質、化學、生物探測,布放與回收錨碇儀器等重要的海上任務。依研究
                議題所需,近年也引進許多新的觀測儀器,例如隨船航行施放的鹽溫深儀、多層孔徑

                浮游生物網、多管沈積物岩芯採樣器、紊流儀、磁力儀等,大幅提升研究船的探測能
                力。隨著我國第一代海洋研究船的老舊,科技部於 2016 年啟動「海研一、二、三號汰
                                                                                           ,
                             。
                                                          ,
                舊換新專案」 在學界協助新船儀器規範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負責建造下 配備先進的
                多音束測深儀、都普勒流剖儀、精準動態定位系統、電力推進系統、航儀等的「新海
                        、
                研 2 號」「新海研 3 號」已經由科技部移撥海洋大學與中山大學分別取代「海研二號」、
           概述 術進展 臺灣海洋 探測技  「海研三號」開始服役。「新海研 1 號」則預定於本年 7、 8 月間移撥臺灣大學取代「海

                研一號」由臺大海洋所負責營運,屆時我國海洋探測將正式邁入一個系統海洋科學整
                合研究的新世代。


                                      ,
                     由於科技的進步 海洋的監測工作已進入自動化的時代 , 利用海洋對聲音 、 光學、
                電波傳導的變化進行各種性質的量測,加上通訊科技的資料傳輸,已可做到即時(real-

                                                                                               。
                time)或近即時(near real-time)的監測任務 , 國內已建立相關技術並有具體成果 本文將
                                                                                                、
                重點介紹近年來在海氣象浮標 水下自主滑翔儀及多音束測深儀進行海洋物理 化學、
                                               、
                生物性質和海底地質、地形探測的進展。








          75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