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Marine Research
P. 83

水下自主滑翔觀測儀已經發展了近三十年,是一種到水面經由人造衛星通訊可以
                傳送觀測資料也可以接受姿態控制指令之海洋觀測儀器。一具水下自主滑翔觀測儀
                (例如 Seaglider,圖二)可以酬載溫、鹽、深、螢光、透光、溶氧度等探針,按照事先

                設定的路徑反覆於海面與大約 1000 公尺深之間的水層下潛上浮進行觀測,並於每次
                浮出海面時透過銥衛星(Iridium)即時傳回探測資料,或者接收行動控制指令如改變路
                線、調整水下滑翔姿態、修正最大深度等,其特性是不受季節、海況、或觀測範圍限

                制,可以連續觀測三至六個月以上,為近代海洋觀測技術的新里程碑(郭天俠等,2018)。

































                                          圖二     水下自主滑翔觀測儀 Seaglider
                                  總長度 2 公尺、最大直徑 30 公分、總重 53 公斤。



                2.3 三維與長支距震測系統
                                                                                                              臺灣海洋 探測技 概述 術進展

                     反射震測是油氣工業界廣泛應用的海洋地質及地球物理調查方法,可準確取得海

                床下地質資訊。自  80 年代末始,臺大海洋所首先發展學界第一套反射震測系統,圖
                三為「海研一號」甲板上活動絞機上的高壓空氣聲源串。經過 30 年,目前除常規二維
                                      ,
                反射震測調查技術外 在高解析(公尺級解析度)震測 、 長支距(數公里長信號浮纜)反射
                震測及三維震測調查及處理技術均已相當成熟,並已投入到海域地質調查、資源與能
                源探勘以及地質災防研究等領域中。













                                                                                                             78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