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Marine Research
P. 86
解析度溶氧濃度和葉綠素濃度時間變化。50 公尺和 100 公尺的溶氧濃度變化幅度達
10%,但 50 公尺大多為過飽和狀態,100 公尺的溶氧濃度則為低飽和狀態。由於首次
酬載螢光探針於浮標串,經驗不足設定失誤造成螢光儀電池快速耗竭,只取得一星期
的葉綠素資料。經檢討改進作業流程後,浮標系統於 2019 年夏季成功地取得完整葉
綠素時序變化資料。
即時海氣象浮標觀測除了可對颱風監測和預報任務有所幫助外,獲得的大氣和海
洋資料可提供海洋與大氣互動作用的科學研究工作。例如,此浮標系統於 2016 年 7 月
觀測到超級強颱尼伯特經過兩串浮標時的資料,已供科學家據以解開超級強颱消長的
機制(Yang et al., 2019)。
概述 術進展 臺灣海洋 探測技
圖五 NTU1 浮標的氣象(左)與上層海洋(右)觀測時序資料。
3.2 精細黑潮水文結構
數十年來學界對黑潮橫截面水文結構的了解都是奠基在空間上測站稀疏、有限的
鹽溫深(CTD)資料上 , 簡略地說黑潮斷面的等密線分布是左高右低(面向黑潮流向), 在
臺灣東部海域大致由上到大約 800 公尺深的等密線都是如此(詹森,2018)。2016 年 12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