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海洋科學6-8_教師手冊_0529-1
P. 72

科學內容背景




            近年來氣候變遷的原因
            溫室氣體及其對氣候的效應

            自從十九世紀末期以來,地球的平均溫度增加了華氏 1.5 度。全球有不同的場景(請見以下 IPCC 場景)
            將會影響氣溫。到了二十一世紀,估計全球氣溫將上升華氏 2 度到 11.5 度。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地球
            溫度上升?目前工業國國家級研究單位的科學家,都同意大部分的全球性溫度增高,起因都是人為,
            尤其大氣的溫室氣體濃度增高,人為更是主因。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和與水蒸氣)只占大氣成分的 1%,卻對地球的氣候有深遠的
            影響。溫室氣體有兩種說法——heat-trapping gases 或 greenhouse gases,目前專家漸漸使用前
            者,因為這樣的形容比較貼切。太陽輻射進入大氣層之後,有些被大氣或地表反射。其中約一半的輻
            射被地表吸收,轉變成熱能,並且以紅外線的形式反射回大氣。大部分的紅外線則被溫室氣體吸收或
            重新反射回大氣,也有些穿過大氣進入太空。讓紅外線留在大氣層,可以讓大氣、地表與海洋保持溫
            暖,讓地球的氣候適合萬物生存。由於人類活動的關係,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增加累積,並吸收過量的
            紅外線,地球溫度因此升高。造成溫室效應最顯著的,其實是水蒸氣,二氧化排名第二。不過科學家
            最關切的是二氧化碳,因為這種溫室與水蒸氣不同,其濃度與人類活動直接有關。

            監控溫室氣體

            監測二氧化碳最重要的機構,是位於夏威夷冒納
            羅亞(Mauna Loa)火山頂的冒納羅亞觀測台。
            雖然測量二氧化碳濃度的探測設備都在同一地
            點,科學家卻藉此掌握北半球的二氧化碳濃度。
            因為空氣只需 1-3 個月就能繞行全球,因此冒納
            羅亞的二氧化碳濃度,可以代表整個北半球的
            二氧化碳濃度。


            溫室氣體增加的速率 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
            濃度增高的相關事件裡,最驚人的就是增加速
            率。從西元 1958 年到 2010 年,大氣中二氧化
                                                           冒納羅亞觀測台位於夏威夷一處偏遠、高海拔的火山,自
            碳濃度增加了 70ppm;換句話說,雖然這些年
                                                           1958 年以來,持續監測二氧化碳濃度。
            來以穩定方式增加,但是平均每年增加的濃度
            是 1.5ppm。在本書出版之際,年增加濃度是 3ppm。綜觀地球歷史,二氧化碳濃度總有些許增減,
            但是至少過去 75 萬年以來,增加的速率都沒有現在這麼劇烈。改變的速率,就是單位時間內的改變量。
            如果把二氧化碳濃度的量畫在 y 軸、時間畫在 x 軸,特定時間點的改變速率,就是當時的斜率。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71
                                                                                            —G6-G8 進階海洋素養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