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海洋科學6-8_教師手冊_0529-1
P. 67

科學內容背景




                  因此進入大氣。人類從石灰岩製造水泥,每年釋放出 3 億噸的碳。除此之外,人類為了創造城市,將
                  原本是植物、林木的土地破壞殆盡;因為土地利用方式改變,減少了碳從大氣進入地殼的量。總合起來,
                  每年因為人為關係額外釋放到大氣的碳量,約有 94 億噸;這樣的狀況下,自然過程中從大氣進入地
                  殼的碳量與之相較,就無法達到平衡。大氣中的碳因此增加,這對地球造成劇烈的衝擊,引起氣候變
                  遷、海洋酸化等問題。


                  進入海洋與海洋內部的碳流動
                  從大氣到海洋的碳流動 碳透過吸收作用,進入到海洋的碳儲存庫;也就是藉由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往
                  低濃度方向移動),被海水吸收。海水的二氧化碳濃度,與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有差異,這樣讓二氧
                  化碳進入到海水的速度,比逸散到大氣的速度來得快,如此才能達成平衡。二氧化碳一旦進入海水,
                  會變成碳酸、碳酸氫鈉和碳酸鹽離子。這表示二氧化碳進入到海水後,無法提升海水中二氧化碳的濃
                  度,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繼續往海水方向擴散,海水得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這樣的過程,會受到
                  水溫的影響;較冷的海水,吸收較多的二氧化碳;較熱的海水,吸收較少的二氧化碳。另一個影響的
                  因素,是海水表面的風;風會讓水面產生擾動,加速吸收的速率。在 2.5 小節,學生可以觀察被動過
                  程(寧靜無波的海面),以及擾動過程(水瓶中的暴風)等狀況下,擴散速度的差異。


                  從生物到海洋的碳流動 海洋生物的呼吸作用,讓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增高,就跟陸地生物讓大氣的二氧
                  化碳增高一樣。同樣的,海洋生物的廢物和分解過程,都會讓海水的碳增多。


                  從海水表面到深海的碳流動 幾乎所有的海洋生
                  物,都發現於淺海域(100 公尺或 330 呎以上)。
                  因為在這樣淺的海域,才有足夠的陽光讓細小
                  的生物(例如植物性浮游生物)行光合作用。就
                  在海水表層,碳透過食物鏈開始流動。海洋生物
                  釋放出黏液、糞便,或死亡分解,因為地心引力
                  的關係,這些含碳的物質最終沉到海洋深層。海
                  洋科學家稱這些物質是「底質」(detritus)或
                  是「海中之雪」(marine snow)。底質在下
                  沉的過程,可能會被其他動物吃掉、溶解於海水
                  中,或者被細菌分解掉,剩下 10% 沉到海底(每
                  年 1000 億噸)。冰冷、深水域的分解者,繼續
                  以緩慢的速度分解底質並且釋放出二氧化碳,留                        沉入海底的鯨魚屍體,提供的碳總量,等同淺海底質落下兩
                  下無法分解的空殼、骨骼以及其他物質,最後無 千年之久的量。
                  法分解的物質就變成海底沉積物。


                  從深海到海水表面的碳流動。 「湧升流」(upwelling)是一種機制,冷冽的深層海水得以送上海面。
                  深層海水不但溫度低,還含有因為地心引力沉到海底的底質營養物質。在陽光可以穿透的表層海水,








            66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G6-G8 進階海洋素養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