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海洋科學6-8_教師手冊_0529-1
P. 68

科學內容背景




            磷酸鹽和硝酸鹽等營養,對植物性浮游生物和其他類似植物的生物而言,可說是超級肥料,整個食物
            網也因此呈現爆發的榮景。這樣的海域,只占全球海域的百分之一,但是漁獲量卻占了 50% !北美、
            南美、非洲和澳洲西岸,還有西班牙、葡萄牙與南極洲週圍海域,都有湧升流。大部分有湧升流的海岸,
            都位於大陸的西方,這是因為風向與洋流的共同影響,再加上地球自轉效應的結果。


            生物體內的碳流動
            從大氣到生物體(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創造了地球上最大單一的碳流動。光合作用很重要,因為生物
            呼吸需要的氧氣,也是支撐地球基礎食物的來源。光合作用是一種化學反應,植物、藻類和多種細菌
            利用陽光,把水與二氧化碳轉換成有機化合物,尤其是醣類;氧氣則是反應的副產品。光合作用發生
            於陸地與海洋;事實上,地球一半的光合作用,是發生於海水上層。在陸地上,植物直接吸收大氣中
            的二氧化碳;但在海洋中,類似植物的生物(例如植物性浮游生物)則是利用溶解於海水中的二氧化碳。


            氣體其實也是由物質組成,且氣體可以轉換成固體,例如:所有植物體成分 33%的纖維素,就是來自
            於氣體。許多學生面對這樣的概念,往往難以接受。這是因為大部分氣體是看不見的,容易產生氣體
            似乎不是物質組成的誤解。這也難怪,有些人以為植物藉由根部,從土壤、水和礦物質得到成長的物
            質。根據科學概念理解發展的研究,只需學習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閱讀相關文本,並無法保證學生完
            全理解這個重要概念。


            從生物體到生物體(動物間的攝食) 無法製造養分的生物,必須攝食其他生物,或其他生物的部分身
            體。這類的生物包括所有的動物、真菌,和許多類細菌。在攝食的過程中,其他生物的碳就移動到自
            己體內了。還有許多生物並不靠「攝食」得到碳,牠們藉由分解死亡生物或排泄物,甚至從寄生的過
            程得到碳。


            進入地殼的碳流動
            從生物體到地殼(植物或動物的分解、沉積和屍體掩埋;從深海到沉積物和沉積岩) 這方面的碳流動
            可以區分成三種:生物分解,沉積物和沉積岩的形成,以及化石燃料(煤、原油或天然氣)的形成。


            分解作用和沉積岩的形成 有機物質,例如:動物的排泄物、死亡的生物或是生物體的部分(例如落葉),
            會分解成構造較簡單的物質。較大的生物,例如:蚯蚓、鼠婦或蛆,會以生物殘骸為食,並將殘骸分
            解成較小的碎屑;細菌與真菌則以顯微階層進行分解。這樣一來,等於幫這兩種生物增加了分解的表
            面積。這些分解者拆解了植物或動物體內複雜含碳結構,不但重建了本身新的構造,或把碳儲存在自
            己體內,在營養的循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實並非所有分解作用產生的產物,都會被分解者接收利
            用。生物體或生物體的部分,在分解的過程中,有相當量的碳進入到土壤(有些陸地的分解作用中,
            碳也會進入大氣;海中的分解作用,碳則進入海水)。土壤或其他沉積物(含有來自生物體或部分生
            物體的碳),受到後續層層的沉積物覆蓋,因為壓縮或加熱的作用,沉積岩就產生了。石灰岩就是一
            種沉積岩,沉積物大部分都是貝殼,貝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經過壓縮和加熱,就產生石灰岩了。如
            果石灰岩再經過後續的壓縮與加熱,就有可能轉變成大理岩。









                                                                                               海洋科學序列教材        67
                                                                                            —G6-G8 進階海洋素養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