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智慧海洋 科研躍進
P. 47
3 樓階梯教室 - 第十一場次 -3
馬尾藻人工培育技術開發與棲地復育
合作研究單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研究團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家海洋研究院
3 樓階梯教室-第十一場次-3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周立進助理研究員
馬尾藻人工培育技術開發與棲地復育
近年來,海洋環境因為受到人類活動、棲地破壞、污染、外來種入侵
合作研究單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及氣候變遷等問題,而面臨甚大的壓力,且在未經妥善的管理及適當的保護
研究團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家海洋研究院
機制下,可能會造成物種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或生態系失衡等問題,進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周立進助理研究員
而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的存活及發展及生存。所以為了讓生物多樣性得以永
近年來,海洋環境因為受到人類活動、棲地破壞、污染、外來種入侵及氣候
續,需要透過一些方式來保護,像是「保育」、「復育」、「永續利用」、
變遷等問題,而面臨甚大的壓力,且在未經妥善的管理及適當的保護機制下,可
「教育」與「研究」等,其中復育包含物種的繁殖培育及棲地回復或改善,
能會造成物種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或生態系失衡等問題,進而直接或間接影
而「人工藻場」亦是棲地復育方式中的一項。在國家海洋研究院與國立海洋
響人類的存活及發展及生存。所以為了讓生物多樣性得以永續,需要透過一些方
生物博物館研究人員努力下,利用臺灣本地原生種的馬尾藻,採人工受精卵
式來保護,像是「保育」、「復育」、「永續利用」、「教育」與「研究」等,其中復
培育的方式繁衍種苗,成功將其附著於空心磚上,並可利用人工蓄養方式控
育包含物種的繁殖培育及棲地回復或改善,而「人工藻場」亦是棲地復育方式中
的一項。在國家海洋研究院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人員努力下,利用臺灣本
制生長條件,讓馬尾藻得以全年順利生長,不會像野生族群會在一年間短暫
地原生種的馬尾藻,採人工受精卵培育的方式繁衍種苗,成功將其附著於空心磚
消逝,隔年才能重新萌發生長。
上,並可利用人工蓄養方式控制生長條件,讓馬尾藻得以全年順利生長,不會像
在人工培育馬尾藻種苗過程中,研究人員利用天然的光照及海水條件
野生族群會在一年間短暫消逝,隔年才能重新萌發生長。
在人工培育馬尾藻種苗過程中,研究人員利用天然的光照及海水條件進行培
進行培育,並在人為管理下仔細觀察記錄馬尾藻發育的狀況,例如藻體的受
育,並在人為管理下仔細觀察記錄馬尾藻發育的狀況,例如藻體的受精卵、發芽
精卵、發芽體、幼苗、幼生葉狀體及直立葉狀體的成長速率變化,藉以掌握
體、幼苗、幼生葉狀體及直立葉狀體的成長速率變化,藉以掌握馬尾藻的生活史。
馬尾藻的生活史。綜合上述,本研究主要選擇馬尾藻作為西南海域「人工藻
綜合上述,本研究主要選擇馬尾藻作為西南海域「人工藻場」復育的藻種,並利
場」復育的藻種,並利用室內人工蓄養條件進行育苗,逐步成為馬尾藻種源
用室內人工蓄養條件進行育苗,逐步成為馬尾藻種源保存基地,未來將利用此技
保存基地,未來將利用此技術應用於臺灣西南海域馬尾藻床之復育。
術應用於臺灣西南海域馬尾藻床之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