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智慧海洋 科研躍進
P. 37
8 樓際會廳 - 第九場次 -1
海洋廢棄物追蹤預測技術建置與實海漂流試驗
計畫主持人:國家海洋研究院廖建明研究員、
賴堅戊研究員、楊文榮助理研究員
8 樓際會廳-第九場次-1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賴堅戊研究員
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態環境、海域航行安全及海洋資源開發等造成的風險與
海洋廢棄物追蹤預測技術建置與實海漂流試驗
衝擊日益嚴重。有鑒於海洋廢棄物受降雨、河川逕流、海洋及大氣動力作用影響,
計畫主持人:國家海洋研究院廖建明研究員、賴堅戊研究員、楊文榮助理研究員
進入海洋系統並產生漂移,使得海洋廢棄物治理較陸上的問題更為複雜、困難。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賴堅戊研究員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個整合海洋廢棄物監測系統的構想並逐步發展其關鍵技術,
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態環境、海域航行安全及海洋資源開發等造成的風險與
期望透過透過影像識別標定海面或海灘上的廢棄物類別、座標,以及提升海面漂流
衝擊日益嚴重。有鑒於海洋廢棄物受降雨、河川逕流、海洋及大氣動力作用影響,
進入海洋系統並產生漂移,使得海洋廢棄物治理較陸上的問題更為複雜、困難。
物在海流及風壓作用下的漂流追蹤與溯源技術,最終能建置海廢動態地圖,提供國
內甚至跨國合作在研擬海廢治理方案時,得以基於對各類型海洋廢棄的時空分佈特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個整合海洋廢棄物監測系統的構想並逐步發展其關鍵技術,
期望透過透過影像識別標定海面或海灘上的廢棄物類別、座標,以及提升海面漂
性掌握而對症下藥。
流物在海流及風壓作用下的漂流追蹤與溯源技術,最終能建置海廢動態地圖,提
在第一年度的計畫中,我們首先以臺灣本島與離島所進行海岸廢棄物快篩數
供國內甚至跨國合作在研擬海廢治理方案時,得以基於對各類型海洋廢棄的時空
據,分析其空間分佈與主要垃圾種類,如圖 1 所示。根據其數據統計顯示,保麗龍
分佈特性掌握而對症下藥。
發泡(如浮球、碰墊、魚箱…)以及硬質塑膠(如浮球、漁網繩索…)等漁業相關
在第一年度的計畫中,我們首先以臺灣本島與離島所進行海岸廢棄物快篩數
據,分析其空間分佈與主要垃圾種類,如圖 1 所示。根據其數據統計顯示,保麗
用具分別占了 40.1% 和 31.3%,而塑膠瓶罐則占了 20.5%,是我國海岸主要廢棄物
龍發泡(如浮球、碰墊、魚箱…)以及硬質塑膠(如浮球、漁網繩索…)等漁業
種類。值得一提的是,發泡材質具有顯著的區域特性,特別集中於離島與臺灣本島
相關用具分別占了 40.1%和 31.3%,而塑膠瓶罐則占了 20.5%,是我國海岸主要廢
的北海岸與西南海岸。再者,為瞭解各類海洋廢棄物於海面漂流特性差異,今年 9
棄物種類。值得一提的是,發泡材質具有顯著的區域特性,特別集中於離島與臺
月、11 月間,我們利用安裝於廢棄物上之微型 AIS 發報裝置追蹤廢棄物的漂流軌
灣本島的北海岸與西南海岸。再者,為瞭解各類海洋廢棄物於海面漂流特性差異,
今年 9 月、11 月間,我們利用安裝於廢棄物上之微型 AIS 發報裝置追蹤廢棄物的
跡,並同時觀測區域海面風及海流特徵,從圖 2 中不同類型漂流物在 8 小時的漂流
漂流軌跡,並同時觀測區域海面風及海流特徵,從圖 2 中不同類型漂流物在 8 小
中,其軌跡可產生超過 3.7 公里的位置差異,顯示掌握海漂廢棄物所受到風阻及海
時的漂流中,其軌跡可產生超過 3.7 公里的位置差異,顯示掌握海漂廢棄物所受到
流拖曳力的差異,對正確推估其漂流軌跡的追蹤及溯源具有重要的影響。本院將以
風阻及海流拖曳力的差異,對正確推估其漂流軌跡的追蹤及溯源具有重要的影響。
此為基礎,在海洋廢棄物漂流的追蹤、溯源技術上持續精進。
本院將以此為基礎,在海洋廢棄物漂流的追蹤、溯源技術上持續精進。
圖 1 海洋廢棄物之空間分佈與主要種類 圖 2 海洋廢棄物漂流實驗
圖 1 海洋廢棄物之空間分佈與主要種類 圖 2 海洋廢棄物漂流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