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智慧海洋 科研躍進
P. 36
8 樓華立廳 - 第八場次 -4
離岸風電場底棲環境改變對海洋生態之潛在影響
合作研究單位:國立中山大學
計畫主持人:陳孟仙 教授
8 樓華立廳-第八場次-4 報告人:國立中山大學 陳孟仙 教授
台灣西部彰雲隆起海域為未來離岸風機設置的場域。由於過去缺乏亞洲熱帶及
離岸風電場底棲環境改變對海洋生態之潛在影響
亞熱帶海域離岸風機海域生態的研究,因此必須在開發前及開發初期建立底棲魚類
合作研究單位:國立中山大學
和無脊椎動物的種類組成、豐度及生物量等基線資料,以為後續風場開發後引入硬
計畫主持人:陳孟仙 教授
底質基座構造,評估該底棲海域生態系所受影響之用。此外,彰化離岸風場鄰近中
報告人:國立中山大學 陳孟仙 教授
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的棲地,本案調查之底棲魚類資料,亦可作為中華白
台灣西部彰雲隆起海域為未來離岸風機設置的場域。由於過去缺乏亞洲熱帶
海豚及其食餌魚類保育的參考資料,成為後續環境影響評估,提出減輕對策及建立
及亞熱帶海域離岸風機海域生態的研究,因此必須在開發前及開發初期建立底棲
持續監測網絡之依據。
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種類組成、豐度及生物量等基線資料,以為後續風場開發後
本研究延續 2017-2018 年科技部計畫所設置之彰化離岸風場海域近岸測站 ( 福
引入硬底質基座構造,評估該底棲海域生態系所受影響之用。此外,彰化離岸風
場鄰近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棲地,本案調查之底棲魚類資料,亦可作
海測風塔 FS20;N24° 02.930,E120° 16.628) 和離岸測站 ( 離岸風機預定海域
為中華白海豚及其食餌魚類保育的參考資料,成為後續環境影響評估,提出減輕
FS40;N24° 06.867,E120° 00.080) 以雇用當地板拖網漁船,進行近離岸底棲魚類
對策及建立持續監測網絡之依據。
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的種類組成、豐度和生物量調查,並同步進行水文水質的測量,
本研究延續 2017-2018 年科技部計畫所設置之彰化離岸風場海域近岸測站
用以探討其季節和測站的差異,以及其與水文水質間的相關性。
(福海測風塔 FS20;N24°02.930,E120°16.628)和離岸測站(離岸風機預定海域
FS40;N24°06.867,E120°00.080)以雇用當地板拖網漁船,進行近離岸底棲魚
其調查方法如下:
類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的種類組成、豐度和生物量調查,並同步進行水文水質的測
( 一 ) 水文水質:使用溫度計、導電度、光學溶氧計、pH 計和鹽溫深剖面儀
量,用以探討其季節和測站的差異,以及其與水文水質間的相關性。
(CTD) 進行表、底層水文之現場量測,並採集表、底層水樣進行實驗室
其調查方法如下:
水質的分析。
(一) 水文水質:使用溫度計、導電度、光學溶氧計、pH 計和鹽溫深剖面儀(CTD)
( 二 ) 底棲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利用當地慣用板拖網漁法進行底拖作業,並
進行表、底層水文之現場量測,並採集表、底層水樣進行實驗室水質的分析。
(二) 底棲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利用當地慣用板拖網漁法進行底拖作業,並將樣品
將樣品冰藏攜回實驗室,進行鑑種,計數,量體長和秤體重等數據收
冰藏攜回實驗室,進行鑑種,計數,量體長和秤體重等數據收集建檔後,再
集建檔後,再進行統計分析工作。
進行統計分析工作。
( 三 ) 中華白海豚食餌魚類:分析底拖魚類中屬於中華白海豚食餌魚類的 23
(三)中華白海豚食餌魚類:分析底拖魚類中屬於中華白海豚食餌魚類的 23 科魚
科魚類的豐度和生物量百分比,並分析其時空分的差異。
類的豐度和生物量百分比,並分析其時空分的差異。
離岸風場海域近離岸水質、底棲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採樣調查
離岸風場海域近離岸水質、底棲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採樣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