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Marine Research
P. 13

獨特性,讓瞭解臺灣的在地資源與優勢條件,據以說明臺灣發展海洋的潛力,進而引
                發對海洋的關懷;「海洋服務」,經由參與海洋服務的情形,藉由實際參與海洋服務程
                領會知識、情意與行動之間的整體關係;「親海教育」則是在親海歷程中融入水域安

                全、海洋永續、環境關懷等概念,親身理解親海活動與海洋素養的關係;最後的「體
                驗教學設計」便透過實際教學設計歷程中,理解海洋知識轉化的方法,以及經由實作
                產出教學設計。有關實際培訓情形請參閱附件。


                3.2 藍階/進階海洋教育者培訓課程


                     藍階/進階海洋教育者之培訓主要在強化海洋教育專業內涵,以期協助綠階/初階
                海洋教育者與地方推動海洋教育之行動,故需要獲得自然科學、社會與人文學科的專
                業知識,並引發實務經驗之行動,透過實際參與海洋增能規劃,學習如何運作專業社
                群 , 以讓藍階/進階海洋教育者可以在未來擔任種子教師協助指導海洋教育之推廣 。 據

                此,進一步歸納出藍階/進階海洋教育者之課程結構,如下圖三所示。其中對應之科目
                包括:(1)海洋自然學科(獲得海洋的自然環境與科學現象的基礎學科);(2)海洋社會學

                科(獲得以科學的方式,研究人類社會因海洋存在而產生現象的基礎學科);(3)海洋人
                文學科(獲得以觀察、分析與批判來探討海洋與人類文化與道德的基礎學科);(4)海洋                                                      素養推 大眾海洋 動策略 灣海洋教 臺 程設計 育者課 與培 研究 訓機制之
                素養(建立海洋基本原則與觀念,且能對於海洋資源作出有根據且負責任的決定);(5)

                海洋活動企劃(具備海洋理論與實際行動的經驗); (6)海洋教學研發(透過理解海洋學科
                知識轉化產出海洋教學行動);(7)海洋增能教育(透過海洋體驗的增能教育深化活動實
                務的資源整合與協調);(8)海洋社群領導(實際進行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以獲得社群領
                導轉化能力)。























                                        圖三    藍階/進階海洋教育者之課程結構
                                         資料來源:臺灣海洋教育中心  (2018)


                     根據上述課程架構與對應之授課科目,邀請擔任藍階/進階培訓研習之授課講師與








                                                                                                              8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