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1 - 蘭嶼時令-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傳承
P. 331

| 第九章 潮間帶的採集與用海知識




 第二節                二、燒製貝灰的多元意見


 燒貝灰:具有達悟族民族文化意義   (一)國家海洋研究院張至維:蘭嶼的貝灰


                             傳統的貝灰主要利用碳酸鈣的質地被火燒灼之後成為白色的
 一、燒製貝灰在達悟族傳統文化中相當重要     灰。它們被拿來做建築物,或是船上面的著色在使用。硨磲貝本身

                         在臺灣硨磲貝是熱帶海域才有,那全世界大概有七到八種或六到
 以硨磲貝燒製貝灰,這在蘭嶼當地的達悟族傳統文化中相當  七種。在南沙太平島,有最大的巨硨磲在南中國海的分布。但在蘭
 重要,甚至嚴肅到「家裡若沒有貝灰則不算是人」(沒有招待賓  嶼的硨磲貝,就沒有聽過、看過巨硨磲。普通常見的是長硨磲等。
 客最為重要的白灰的人家沒有顏面,『不算人』是指人際關係差,  這些硨磲貝本身就是珊瑚礁區,也是重要的代表性物種。臺灣早

 不懂待人接物之意。)自從貝灰被現在的檳榔石灰、油漆取代,  期在藝品店,硨磲貝是很受歡迎的展示品。在象牙被禁止之後,宗
 島上一度也鮮少有人燒製貝灰。2003 年起,蘭嶼天主教文化協會  教上面所使用的東西,就是改以硨磲貝作為替代品,巨硨磲貝因
                         為厚大,可以長到 80 公分以上,加上厚度很厚,就被拿來加工為
 的謝永泉傳教員,邀請各部落年長者舉辦燒製貝灰的活動,雖有
 些爭議,但是逐漸有所復興。           各式宗教的飾品。所以在全世界,硨磲貝都是必須要做保護的生
                         物。
 灰有「毀滅、消失」之意,燒製貝灰僅限在達悟夜曆的
                             全世界有一些國家已經在做人工繁殖。臺灣在澎湖的水產試
 Kaneman 這個月份,也就是傳統上不祥的月份(鬼月),也是一
                         驗所,或者中山大學在其它的離島,也都有類似硨磲貝的人工繁
 整年月份循環結束所代表「毀滅、消失」。這一個月內,山海活  殖計畫。在生態的保育上,的確必須有限度的做管制,很多漁業的
 動全部停止,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燒製 manmek(貝灰)。   管制,限漁期、限漁的體型、總漁獲量等等的管制。但在海洋生態

 燒製貝灰有著諸多的禁忌。據有經驗的老人說,大岩螺燒製  上面,硨磲貝不是一個漁業的項目,只要是海洋中蛋白質的來源。
 的貝灰帶辣味,口味最佳,反而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硨磲貝。貝灰,  蘭嶼這邊除了貝灰,也是會拿來食用。但蘭嶼整體的漁業是家計
 貝灰並非只是檳榔的「調味料」,在達悟族的傳統文化中,具有  型漁業,就是只捕獲自己需要的量,而不是像工業式、機械式的搜
 「護身驅靈貝灰辟邪/毀滅/消解詛咒」等意義。    捕。
 101
                             蘭嶼已經依照自然生態,或者說它們的傳統,燒貝灰在 10 月,
                         飛魚的終食祭是 8 月中,所以在飛魚季結束後,其它的漁業也必
                         須要整捕,那都是非常配合自然生態的。


 101    鄭漢文、王桂清,〈蘭嶼達悟(雅美)族貝類文化初探〉,《東台灣研究》,第
 11 期(2008 年 7 月 1 日),第 71-74 頁。

 300                                                                              301





                                                                                          ɨʹ
          ᚆᏉࣛ˿ʫࠫ"  JOEE
          ᚆᏉࣛ˿ʫࠫ"  JOEE                                                                   ɨʹ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