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蘭嶼時令-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傳承
P. 232

蘭嶼時令  ༺ࢻૄऎݱ˖ʷٙෂו




                         孩子、船員等將大船從船塢裡推出來。全村人也是一樣的做該做                                                           第二要先砍竹子,用於祭祖,弄三支到五支。如果拿到家裡,
                         的事情。那在海邊掀魚鱗或殺大魚者,見村上的人如臨大敵似的                                                       用於殺飛魚,或放置在廚房。第三出海前要先拜拼板舟,讓出海有
                         個個忙碌起來,令他們不禁互問其他人說:「大家看看村上的人如                                                      好運、豐收。
                         此這般到底發生什麼事?」大家被村人的舉動嚇呆了!只見大堂                                                           只要會走路的男孩都要參與招魚祭,招魚祭開始在初一初二,

                         伯領著船員把船隻推出來,這時他們的爸爸 Si Keingas 便走過去                                                我們叫 Samorang,意思是月亮剛出來。祭拜要點豬血或雞血,還
                         擋住堂兄、姪兒已推出(的)船來,致使無法將船隻推出。爸爸 Si                                                    不能下海的男孩,父親用鵝卵石點血來代替,結束再帶回家給孩

                         Zeze ken 問孩子們說:「怎麼推不動呢,難道你們不盡使力推船?」                                                子。在傳統上不淨身不能吃飛魚,男生沒有參與招魚祭,這一年不
                         (孩子們回說:)「爸!你看堂叔在船頭正抵住船身呢。」爸爸 Si                                                    能吃飛魚。在第一次夜航要帶公雞的羽毛,能驅邪避凶。紅頭部落
                         Zezeken 說:「希望他爆炸(Si Caz bakang)。」堂弟便丟了一句                                           第一次夜航出海,一定要做這個儀式,因為大船在海上是命運共
                         話即走開了。Si Zezeken 那船組也將船推到小港澳沙灘上,和 Si                                               同體,所以上岸一定要用雞羽毛,做一個驅邪儀式。
                         Keingas 並齊。從那兩個堂兄弟開始,紅頭居民便提早半個月先行                                                      而在傳統上大船出海時都放置在船屋。每個家族都有船屋,
                         捕飛魚。                                                                               第一個月使用蘆葦火把,而剩餘的木炭會帶到船屋,彼此互相聊
                                                                                                            天直到木炭熄滅,才能去水源地清洗身體、洗腳淨身,才能夠回到

                        文末,周朝結特別加註說明:                                                                       共宿屋。
                                                                                                                十人舟、拼板舟拜拜,專門一家一戶集中在船長的家,我們稱
                             祖先在 Jimasik(地名)時,招魚祭典 Kapowan 月的 17、18                                         之為共宿屋。回來共宿屋後不能自行回家,一定要睡到隔天早上,

                         日舉辦。別村因向他們學得捕飛魚的文化而也跟 Imask 人同時舉                                                   不能睡家裡,要禁慾一個月,都是因為怕觸犯禁忌,下次會抓不到
                         行此儀式。唯到了 Si Keingas 時,行招魚季才變更,而提前半個                                                飛魚,這就是大船的船團文化。但現在島上幾乎沒有十人船,沒有
                         月,也就是在 Kapowan 月的初一舉行。其他別村還是嚴守老規矩                                                  人在承接,島上的家族部落被解構,這是一個文化的消失。但即使
                         的時間舉行之。本月農曆 13、14、15、16、17 無法出海捕飛魚(時)                                              傳統保留,現在也不敢接,怕回來不能隨便離開,因為就算沒出
                         便在家裡與船員閒聊,……。                                                                      海,全部的船員包括小男孩也要睡船屋一個月,這就是我們的海
                                                                                                            洋教育;大家是生命共同體!


                    二、紅頭部落周一光:招魚祭前的準備                                                                 (二)捕撈飛魚:我們的永續概念,是要教育自己及臺灣人


                                                                                                                在夜航時第一個夜晚上在龍頭岩附近點火把,在那裡撈飛魚,
                   (一)船團文化:我們的海洋教育,大家是生命共同體
                                                                                                            因為飛魚有趨光性。有飛魚就馬上撈,沒有就再移動到儲存場的
                             開始招魚祭儀式前,第一要先理髮,用全新乾淨的身體到海                                                     碼頭附近,再沒有便回到龍頭岩找。每個人一定要分到飛魚,不是
                         邊舉行招魚祭。不理髮是一種禁忌,表示你不尊重這個祭典。                                                        只喝湯。不管有沒有飛魚,船長還是要分一點飛魚,那是尊重,因

                202                                                                                                                                                  203





          ᚆᏉࣛ˿ʫࠫ"  JOEE                                                                   ɨʹ
          ᚆᏉࣛ˿ʫࠫ"  JOEE
                                                                                          ɨʹ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