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Marine Research
P. 57
它至少包含了與「海洋」有關之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產業經貿、社群組織、
治理系統、文教活動、價值信念的各個層面及其源流、演變、發展、乃至於
相互關聯的歷史脈絡與樣態。
張高評(2008) 從研究的範疇將海洋文化分為:(1)狹義的海洋文化,包括涉及海洋的神話丶
信仰丶宗教、戲劇丶節慶丶文學和藝術等人文活動。(2)廣義的海洋文化,除
前述的活動外,還加上海洋經濟丶海洋社會等面。
戴寶村(2011) 人類與海洋互動所形成的生活方式;長期的生活方式建構了族群所具有的海
洋文化特質。
張繼平丶李 以人「主體」在面對海洋這一特殊的「客體」所產生的實踐和生活方式會使
強華等(2012) 海洋呈現出「原生的海洋」、「感知的海洋」和「人化的海洋」等三種形式面
貌。
林谷蓉(2015) 文化既然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一種表徵,因此與海洋相關的生活方式都可稱為
之為『海洋文化』,包含依靠海洋所從事的政治,經濟,軍事,航運,習俗和
藝能等活動均可納入其範疇。
資料來源表列於參考文獻
3 .1 公民論壇的意見徵詢
依循圖 1 之公共政策的過程,議題或議程設定,係針對公眾關注的共同問題或
議題(Public attention focuses on a public problem or issue),其為政策形成的初始基礎。
因此,本研究由資訊提供和公民參與的角度,徵集公民對於海洋文化的意見,以期
未來「由下而上」(bottom-up)形成未來海洋文化政策之議題和內涵。2019 年 5 月至
6 月間,國家海洋研究院委託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進行《海洋文化政策概念
形成研究》,於高雄市、基隆市、台東市、桃園市新屋區、新北市金山區、澎湖縣馬
公市、台北市等地舉辦七場地區說明會後,另舉辦一場公民論壇,以綜整各方意
見。各場次除現場參與者討論外,均進行網路直播,以及進行逐字紀錄,納入最終
報告,以昭公信。
其中,公民論壇的目的,在邀集各領域或關心議題的公民群體,進一步探討海洋 海洋
文化相關議題,除瞭解各界對於海洋文化的概念或看法外,亦期待蒐集民眾關切的議
文化
題,作為國家政策納入海洋文化內涵與思維之參考。爰參酌國內專家學者對於海洋文
與
化之內涵,於 2019 年 8 月 24 日假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前瞻廳舉辦 政策
「2019 海洋文化政策概念形成公民論壇」,設定五大主題及講者如下:(1)海洋文化的
議題之初探
基本概念(黃麗生教授主講、安嘉芳教授與談);(2)漁業文化(胡興華教授主講、張政亮
教授與談);(3)南島文化(作家夏曼 藍波安主講、蔣斌主任與談);(4)臺灣海神信仰與
民俗(林茂賢教授主講);(5)海客文化、海洋文學與地方創生(葉玉珍執行秘書、顏智英
教授及呂華苑理事長主講)。會議情形參見圖 2。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