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國海院-1090410-論文摘要集-1206
P. 21
主題三 海洋生態面臨之衝擊與展望
摘要
台灣海域擁有多樣的生態系統,也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之一,這些都
是我國重要而珍貴的自然資產。然而,台灣海域的海洋物種有多少?在不同海區的
分布如何?迄今尚未建立完整可信的資訊,這些是海洋生態和保育的基礎,也是關
鍵的資料,舉凡海洋生態調查、監測、保育和外來種防治,以及海洋資源的永續利
用,都需要正確的生物分類資訊。
台灣的海洋生物和生態研究大約自 1970 年代起陸續展開,歷經近五十年的發
展,除了海洋脊椎動物、甲殼類、軟體動物、珊瑚類和海藻之外,其他許多無脊椎
動物類別至今仍缺乏專家,即使已具基礎的生物類別也有青黃不接之虞。因此,台
灣海洋生態和保育的基礎工作當屬培育海洋生物分類人才,這需要長遠規劃和長
期投資。未來發展當以培育結合形態分析、生命條碼及基因體分析的分類人才為要
務。
海洋生態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野外調查、實驗室分析和數值模擬。近年來,以
野外調查為導向的海洋生態人才愈來愈少,也是一大隱憂。未來也應著重於野外調
查人力培育,並以兼具實驗室分析或數值模擬的人才為目標;亦須研擬不同生態系
統的標準化調查方法,以健全海域生態評估和監測制度。
在前瞻方面,首先須釐清中心定位和發展方向,包括與海洋保育署、國研院台
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分工合作,以及
與各大學的夥伴關係等;並確立以「完善我國海洋生態與保育研究,促進海洋生態
資源永續」為核心目標;為達成此目標,建議擬定中心的短程(5 年)至長程(25
年)發展策略,針對經濟發展與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可能衝擊的議題進行研究,研
提因應策略,作為政府施政參考,並致力於具有前瞻性和國際觀的本土化研究。
在發展策略方面,建議可參考先進國家海洋研究院的發展經驗,如澳洲海洋研
究院(AIMS,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以色列國家海洋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Israel)…等。期待中心未來成為立足台灣、
享譽國際的海洋生態和保育研究中心。
Let go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