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智慧海洋 科研躍進
P. 6
3 樓階梯教室-第一場次-2
臺灣鄰近海域環境 DNA 研究初探
研究團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陳宜暄 助理研究員
生物在活動及死亡過程中,會自然地遺留下皮屑、毛髮及鱗片等含有核酸的
細胞碎屑或游離 DNA 至環境中,從水樣或沉積物等環境樣本提取之 DNA,即
稱為環境 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
一般而言,環境 DNA 很微量,且會隨時間自然降解;和沉積物相較起來,
3 樓階梯教室 - 第一場次 -2
水樣中的環境 DNA 含量很容易被稀釋,由此可知,提取水樣中的環境 DNA 並
非易事。然而,隨著近年來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們得以運用聚合酶鏈鎖反應
臺灣鄰近海域環境 DNA 研究初探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之 DNA 複製技術,在短時間內大量擴增
研究團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DNA,並運用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等技術,同時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陳宜暄 助理研究員
分析多種生物之基因片段,因此使得從一桶水中即可一覽海洋生物出沒的蹤跡成
為可能。 生物在活動及死亡過程中,會自然地遺留下皮屑、毛髮及鱗片等含有
3 樓階梯教室-第一場次-2
核酸的細胞碎屑或游離 DNA 至環境中,從水樣或沉積物等環境樣本提取之
本院海洋生態及保育中心以國內外已發表的海洋生物分子標記資料為基礎,
臺灣鄰近海域環境 DNA 研究初探
DNA,即稱為環境 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
於臺灣鄰近海域 105 個監測點進行環境 DNA 採樣,評估應用環境 DNA 於海洋
生態監測調查、追蹤特定物種之效益,研究物種及分析項目如下: 研究團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一般而言,環境 DNA 很微量,且會隨時間自然降解;和沉積物相較起來,
(一) 以 16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海洋菌種生物多樣性及差異分析。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陳宜暄 助理研究員
水樣中的環境 DNA 含量很容易被稀釋,由此可知,提取水樣中的環境 DNA 並
(二) 以 18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真核生物群聚組成及差異分析。
非易事。然而,隨著近年來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們得以運用聚合酶鏈鎖
生物在活動及死亡過程中,會自然地遺留下皮屑、毛髮及鱗片等含有核酸的
細胞碎屑或游離 DNA 至環境中,從水樣或沉積物等環境樣本提取之 DNA,即
(三) 以 12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海洋外來入侵魚種之族群分布。
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之 DNA 複製技術,在短時間內大
稱為環境 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
量擴增 DNA,並運用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等
一般而言,環境 DNA 很微量,且會隨時間自然降解;和沉積物相較起來,
水樣中的環境 DNA 含量很容易被稀釋,由此可知,提取水樣中的環境 DNA 並
技術,同時分析多種生物之基因片段,因此使得從一桶水中即可一覽海洋生
非易事。然而,隨著近年來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們得以運用聚合酶鏈鎖反應
物出沒的蹤跡成為可能。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之 DNA 複製技術,在短時間內大量擴增
DNA,並運用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等技術,同時
本院海洋生態及保育中心以國內外已發表的海洋生物分子標記資料為
分析多種生物之基因片段,因此使得從一桶水中即可一覽海洋生物出沒的蹤跡成
基礎,於臺灣鄰近海域 105 個監測點進行環境 DNA 採樣,評估應用環境 DNA
為可能。
本院海洋生態及保育中心以國內外已發表的海洋生物分子標記資料為基礎,
於海洋生態監測調查、追蹤特定物種之效益,研究物種及分析項目如下:
於臺灣鄰近海域 105 個監測點進行環境 DNA 採樣,評估應用環境 DNA 於海洋
生態監測調查、追蹤特定物種之效益,研究物種及分析項目如下:
( 一 ) 以 16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海洋菌種生物多樣性及差異分析。
(一) 以 16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海洋菌種生物多樣性及差異分析。
( 二 ) 以 18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真核生物群聚組成及差異分析。
(二) 以 18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真核生物群聚組成及差異分析。
( 三 ) 以 12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海洋外來入侵魚種之族群分布。
(三) 以 12S rRNA 基因序列進行海洋外來入侵魚種之族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