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智慧海洋 科研躍進
P. 5
3 樓階梯教室 - 第一場次 -1
3 樓階梯教室-第一場次-1
海洋外來入侵魚類對原生態系統影響
海洋外來入侵魚類對原生態系統影響
研究團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研究團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廖運志 副研究員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廖運志 副研究員
眼斑擬石首魚 (Sciaenops ocellatus),又稱紅鼓魚、紅古 ( 臺灣 ) 或
眼斑擬石首魚(Sciaenops ocellatus),又稱紅鼓魚、紅古(臺灣)或美國紅魚
美國紅魚 ( 中國 ),原生棲息地為美國東岸及墨西哥灣之河口與沙灘底質之
3 樓階梯教室-第一場次-1
(中國),原生棲息地為美國東岸及墨西哥灣之河口與沙灘底質之淺海域,自引進
淺海域,自引進後常見於臺灣西部與中國沿海,已成為世界成功入侵之海水
後常見於臺灣西部與中國沿海,已成為世界成功入侵之海水魚類。因其適應力佳、
海洋外來入侵魚類對原生態系統影響
魚類。因其適應力佳、成長快速、體型大且性貪食,恐已能在野外自然繁殖,
成長快速、體型大且性貪食,恐已能在野外自然繁殖,恐嚴重影響當地魚類群聚
恐嚴重影響當地魚類群聚及海洋生態。加上近幾年臺灣多處海域可見大量人
研究團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及海洋生態。加上近幾年臺灣多處海域可見大量人工雜交種石斑(龍虎斑)遭宗教
報告人:國家海洋研究院 廖運志 副研究員
工雜交種石斑 ( 龍虎斑 ) 遭宗教團體放生,未來恐造成嚴重生態問題 ! 本
團體放生,未來恐造成嚴重生態問題! 本計畫針對外來入侵臺灣海域之掠食性紅
眼斑擬石首魚(Sciaenops ocellatus),又稱紅鼓魚、紅古(臺灣)或美國紅魚
計畫針對外來入侵臺灣海域之掠食性紅鼓魚及遭大量放生之人工雜交石斑魚
鼓魚及遭大量放生之人工雜交石斑魚(龍虎斑)等,進行生物特徵、生態影響及入
(中國),原生棲息地為美國東岸及墨西哥灣之河口與沙灘底質之淺海域,自引進
( 龍虎斑 ) 等,進行生物特徵、生態影響及入侵機制等研究,可提供移除外
後常見於臺灣西部與中國沿海,已成為世界成功入侵之海水魚類。因其適應力佳、
侵機制等研究,可提供移除外來種管理與政策之重要參考。
來種管理與政策之重要參考。 成長快速、體型大且性貪食,恐已能在野外自然繁殖,恐嚴重影響當地魚類群聚
及海洋生態。加上近幾年臺灣多處海域可見大量人工雜交種石斑(龍虎斑)遭宗教
圖說:台灣西部海域大型
團體放生,未來恐造成嚴重生態問題! 本計畫針對外來入侵臺灣海域之掠食性紅
鼓魚及遭大量放生之人工雜交石斑魚(龍虎斑)等,進行生物特徵、生態影響及入
野生紅鼓魚攝食種類多樣,
侵機制等研究,可提供移除外來種管理與政策之重要參考。
在生態系屬於高階層大型掠
食者。 圖說:台灣西部海域大型
野生紅鼓魚攝食種類多樣,
在生態系屬於高階層大型掠
食者。
圖說 : 台灣西部海域大型野生
紅鼓魚攝食種類多樣,在生態
系屬於高階層大型掠食者。
圖說:雜交種龍虎斑因宗教活
圖說:雜交種龍虎斑因宗教活
動等人為放生行為常見於台灣沿
圖說 : 雜交種龍虎斑因宗教活動等人 動等人為放生行為常見於台灣沿
海,卻因生性貪食且食量極大,
為放生行為常見於台灣沿海,卻因生 海,卻因生性貪食且食量極大,
恐造成嚴重生態問題。(照片右方
為龍虎斑,左方為原生玳瑁石斑。)
性貪食且食量極大,恐造成嚴重生態 恐造成嚴重生態問題。(照片右方
問題。( 照片右方為龍虎斑,左方為
原生玳瑁石斑。) 為龍虎斑,左方為原生玳瑁石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