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Marine Research
P. 110
瑚,體內的內生桿菌相對數目會大量減少,同時潛勢的病原菌卻大量增加。再者,除
了高溫影響下內生桿菌會減少外,在低溫也是同樣情況,顯示溫度所引發的逆境不僅
對珊瑚健康不利,內生桿菌也受到巨大影響(Lee et al., 2016; Shiu et al., 2017)。除了溫
度逆境的影響,也發現只要珊瑚對溫度適應後,即便是偏高或偏低的溫度,適應後的
珊瑚可以維持內生桿菌群聚在體內,顯然珊瑚的健康情況對內生桿菌是否能優勢存在
珊瑚體內相當重要,這和珊瑚與共生藻的互動關係有些相似。
有趣的是這些珊瑚的內生桿菌群並非很多樣或多變,總是有少數特定菌群為優勢
菌種,因此如果能了解這些菌群,將有助於釐清珊瑚和內生桿菌的關係,這也是我最
感興趣的部分——找尋對珊瑚有益的菌,一旦確認它們身份,再想辦法將它們培養出
來。經仔細比對這些優勢菌種類,意外地發現墾丁美麗軸孔珊瑚中的主要優勢菌群主
要是表桿菌,即是從陳文明老師取得的菌株,對我來說,這「碰巧的命運」相當不可
思議!因為當時我手上這一株菌不僅是全世界唯一可培養的造礁珊瑚內生桿菌,同時
它也是優勢菌群的代表之一,由於可在實驗室中培養,讓我們有機會深入研究內生桿
菌和珊瑚的關係。
首先我們將表桿菌的基因體完成解序,雖然解序過程歷經了 5~6 年,透過基因體
組成的分析,取得更多的代謝或功能相關的資訊,甚至可推測生態功能。表桿菌的基
因體內含約 9%的重複序列(repeat sequences)、移動子(mobile elements)和大量的假基因
(pseudogenes)等(圖 2),這樣的基因體組成非常奇特。
事 台灣珊瑚 細菌紀
圖 2 表孔珊瑚內生桿菌基因圖譜
內部光芒狀為不同重複序列在基因體分佈的位置(鋒芒),不同顏色則為不同重複序列
(Ding et al., 2016)。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