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Marine Research
P. 109
2011)。
圖 1 表孔珊瑚內生桿菌電子顯微鏡圖(許嘉合博士攝影)。
再者,缺乏可培養的菌株,即便能找到所謂的長駐菌,也無法在實驗室裡進行更
深入的研究。總的說,當時研究困境真的相當令人頭痛,此時我的第二貴人出現。在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服務的陳文明教授剛好培養出數株來自墾丁的珊瑚細菌,經比對綠
島調查的結果發現有一新菌株叫表孔珊瑚內生桿菌(Endozoicomonas montiporae;簡稱
表桿菌,圖 1)時常出現,而且在數月樣品中也是主要的菌群之一,我覺得能獲得這株
菌相當幸運,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但是當時不知道這株菌會深深地影響我後來
十幾年的研究。
內生桿菌最早在 2007 年從海蛞蝓分離而來,確立為一個新屬,後來陸陸續續在 細菌紀 台灣珊瑚 事
不同海洋無脊椎動物上包括海綿、軟珊瑚、硬珊瑚、海鞘等都有發現。更令人驚訝是
這菌群在不同的珊瑚礁棲地、海域都相當常見,內生桿菌經常是這些生物體內的優勢
菌群。在 2008 年 David Bourne 博士團隊發現這群菌和珊瑚健康有關,當珊瑚受高溫
引發白化,該菌群和共生藻數目都會變少,然而當珊瑚在復原期間,該菌群和共生藻
會重回珊瑚體內,這是一篇關鍵的報告顯示內生桿菌和珊瑚健康的關聯。由於報告是
野外的觀察結果,因素繁多不易釐清,我決定在實驗室內確認內生桿菌對溫度引發的
珊瑚白化的關係,藉由控制溫度變因,成功驗證了野外的觀察。受溫度引發白化的珊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