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蘭嶼時令-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傳承
P. 48
蘭嶼時令 ༺ࢻૄऎݱ˖ʷٙෂו
紅頭嶼之由來。 二、紅頭嶼之「入我版圖」
是否如此?始終是眾說紛紜!
清康熙 61 年(1722 年)黃叔璥著《臺海使槎錄》,始用「紅
至少還有一個故事,說是早年沒有燈塔的年代,達悟族人為
頭嶼」之名。 這一項出現較早的說法後來被廣為反覆引用:
14
了讓出海捕魚的家人能夠平安返航,在山頭燃燒木材做為導引,
或是燒山燃草以利耕種,到了夜間餘火仍未熄滅,這樣的景像讓
紅頭嶼番在南路山後;由沙馬磯(沙馬磯頭是貓鼻頭或鵝鑾
蘭嶼從遠處看來就像是一座紅頭的島嶼。此外,根據早年在臺東
鼻)放洋,東行二更至雞心嶼(綠島),又二更至紅頭嶼。小山孤
縣政府任職的公務員黃厚源(曾主編桃園縣《中壢市志・地理志》 立海中,山內四圍平曠,傍岸皆礁,大船不能泊,每用小艇以渡。
的地方文史學家)的說法:「[…]每當旭日東升,山頭映紅,景色 山無草木,番以石為屋,卑隘不堪起立。產金,番無鐵,以金為鏢
12
瑰麗,故名最高峰曰紅頭山,島為紅頭嶼。」 ,顯然「故名最高 鏃、槍舌。昔年臺人利其金,私與貿易;因言語不諳,臺人殺番奪
峰曰紅頭山,島為紅頭嶼」這又多出了另外一說了。不過各種說 金。(蘭嶼並無金礦,金銀當係與外島交易獲得之物)後復邀瑯嶠
法均與「觀朝日或夕陽映紅某處或某山頭」,從海上或遠方視角 番(琅 十八社,又稱斯卡羅酋邦係曾經存在於臺灣恆春半島的
13
看蘭嶼的自然景觀有關,則是一致的! 酋邦或部落聯盟)。同往,紅頭嶼番盡殺之,今則無人敢至其地
矣。
15
根據民國 42 年的記載,方豪所寫的〈七十七年前的蘭嶼勘
12 黃厚源,〈臺東縣的山地鄉〉,《臺灣文獻季刊》,第 29 卷第 4 期,民國
查工作〉,其中指出:「日人稻葉直通與瀨川孝吉合著『紅頭嶼
67 年 12 月,第 283 頁。另,黃厚源認為,「明萬曆四六年張燮著『東西洋
考』,稱之為『紅豆嶼』。明崇禎朝開始對蘭嶼名稱,在荷西地圖上也有多 (按:今改稱蘭嶼)』一書,昭和六年(民國二十年)出版,第
種不同名稱;洪敏麟說紅頭嶼「此稱一直沿用至民國三十六年一月底,計有
十一頁『島之歷史』一節中有一段說:『如看恆春縣志稿本,則
一百二十六年之久。」詳參閱洪敏麟,〈光緒二十三年台東廳吏之蘭嶼探查
史料〉,《臺灣文獻(季刊)》,第 29 卷第 1 期,民國 67 年 03 月,第 1-
2 頁。紅頭部落在西邊,應該是「夕陽西下」?這裡的記載卻是「旭日東升」。
13 《臺灣全志》則記載:「蘭嶼原稱為『紅頭嶼』,為達悟族人的生活領地。 14 1877 年,(清)恆春知縣周有基勘查紅頭嶼,繪製地圖,宣示納入版圖,隸
地名由來有三說,其一乃因本島形狀類似紅頭船隻浮於水上;其二由於島上 屬恆春縣。命名七社為:小港社、大港社、沙灣社、白石社、山腳社、一峰
山頭在夕陽照射之際,遠望呈現紅色;最後乃因為島上之山腹多處有赭紅色 社、石門社。黃叔璥於 1722 年(康熙 61 年)為首任漢籍巡台御史,據其《臺
土層外露。戰後取其為蝴蝶蘭產地,改稱為『蘭嶼』。」,這其中「本島形 海使槎錄》主要路線推測,北至今沙鹿,南至林邊,尚未至東部巡查,然其
狀類似紅頭船隻浮於水上」,應該是一種遠望的視角,但是從哪裡看得到呢? 書中卻有對紅頭嶼最早的記載。
算是眾說紛紜的說法中又一說了。詳參閱許淑娟,《臺灣全志(卷二,土地 15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卷七)》,本段文字援引自《國學導航》網
志,地名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 年 11 月,初版),第 站,下載日期:2022 年 8 月 10 日,資料位址:http://www.guoxue123.com/tw/
373 頁。 01/004/008.htm。
18 19
ᚆᏉࣛ˿ʫࠫ" JOEE ɨʹ
ᚆᏉࣛ˿ʫࠫ" JOEE
ɨ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