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國家海洋研究院111年年終成果手冊-科研巡航.鏈結世界KeeP Going
P. 43

完善海洋基礎調查







            離岸風電場生態保育環境監測研究—


            苗栗及雲彰風場


            合作研究單位:          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謝炎恭 助理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 康兆凱 副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工程學系 劉大綱 教授

                 苗栗、彰化與雲林海域係台灣重要離岸風力發電建置場址,為預防及減輕國內風電開發行為對海洋環境與
            生態造成不良影響,達成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目的,本研究針對三區風電場進行監測調查,規劃於苗栗 (4 站 )、

            彰化 (2 站 ) 及雲林 (2 站 ) 之離岸風電場周邊海域進行二季次 ( 春季 3~5 月、秋季 9~11 月 ) 的水底質、魚類及
            底棲生物調查工作 ( 圖 1)。另蒐集國外電纜磁場對底棲生物研究成果,彙整目前國內離岸風電環境影響評估相
            關報告資料,再比對生態調查結果與對電纜磁場敏感之底棲生物物種,進行各風場之關注物種評估 ( 表 1)。
                 二季次三區風場之生態調查結果,底刺網漁獲 ( 魚類 ) 分析顯示在第二季彰化風場海域具物種豐富度、均

            勻度與歧異度上皆表現最佳,雲林風場海域則具最佳單位努力量;底棲生物調查部分,各項生物多樣性指標皆
            以苗栗風場表現最佳 ( 圖 2)。海域水質調查結果,各測項之數值、濃度多數符合國內海域水質標準 ( 表 2);海
            域底質部分,各測站底質重金屬含量皆落在歷年資料變動範圍內,僅部分略高於底泥品質標準下限值 ( 表 3)。
            文獻蒐集結果顯示,雖然部分底棲生物於電纜磁場下會產生反應但不一定存在負面影響。綜整研究成果,本研

            究建構苗、彰、雲風場海域之水底質、魚類與底棲生態相之基本變動情勢,調查資料將能協助相關單位評估後
            續開發行為與執行相關計畫之研究單位參考。
























            圖 1、風場測站相對位置,由上至下分別為苗栗 (4 站 )、彰化 (2 站 ) 及雲林 (2 站 )

 −1
 圖 2、馬祖沿岸海域矽藻 (diatoms) 與渦鞭毛藻 (dinoflagellates) 的對數數量 (cells L ) 變化



















 42                                                                                                             43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