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國家海洋研究院111年年終成果手冊-科研巡航.鏈結世界KeeP Going
P. 86
文化傳承人才培育
淺水域或濕地水下文化資產探勘技術研究
(110-112 年 )
自行研究單位: 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 傅瓊慧 助理研究員
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 陳麗雯 副研究員、李宜芳 科員
為解決淺水域或濕地水下文化資產調查之困境,本計畫以地形多元特殊、交通便利之環境背景,亦為歷史
文化敏感區域的台江內海作為調查技術開發的試行場域,計畫預定以三年(110–112 年)完成技術發展外,並
草擬技術規範。
110-111 年度以鹽水溪及鹿耳門溪附近水域為調查範圍,進行空載磁力調查,以及船載式側掃聲納、多音
束水深、淺地層剖面與磁力查證,並將空載磁力調查與船載調查資料比對分析,驗證技術可行性,草擬技術規
範,並進行鹽水溪淺地層岩心取樣驗證與河道變遷定年分析,評估沉船敏感區之特性。
台江 (I) 區船測比對有 13 個目標物,空載磁力探測有 27 個目標物,經交叉比對有 7 個疑似水下文化資產,
並挑選 5 處進行 10 公尺岩心磚探取樣以為河道沉積作用與變遷分析,經考古學分析無人類活動跡象,過剩
210Pb 年代學方法分析,年代均短於 100 年時間尺度。
初步草擬淺水域水下文化資產調查方法,原則依文化部「水下文化資產調查作業與儀器探測技術指引」所
定調查技術規範,惟考量水深,側掃聲納、底質剖面儀得側掛固定於船舷邊,磁力儀則為免船體干擾,拖於船
尾 30 公尺處。極淺水域 ( < 5 公尺 ) 得以單音束測量,其調查規範依內政部「水深測量作業規範」規定辦理。
另草擬無人機空中磁力探測規範建議。
圖 2、空載磁力強度圖與疑似水下文化資產目標物辨識分布
圖 1、台江 (I)(II) 調查區圖示 圖 3、疑似目標物點位 TC1~TC5 與岩心取樣點位 F1~F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