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國家海洋研究院111年年終成果手冊-科研巡航.鏈結世界KeeP Going
P. 85
文化傳承人才培育
水下文化資產現地保存監測基礎資料建置
(110-113 年 )
自行研究單位: 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 傅瓊慧 助理研究員
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 陳麗雯 副研究員、李宜芳 科員
水下文化資產發掘出水及後續保存耗費相當大的資源與成本,考量未來調查、發掘或保存技術對於水下文
化資產可能有較佳科學發展,並為後世保存該水下文化資產標的原貌及其所蘊含之重要資訊,水下文化資產以
現地保存為原則。現地保存除考量不同標的物及其周遭環境採不同保存方式外,為減緩或避免人為及自然因素
對其產生之不良影響,應實施監測。本計畫對不同環境條件之水下文化資產蒐集分析附近海氣象、底質、水質、
水文、生態等自然環境資料,建立地質三維模型基本資料;評估不利其保存之環境影響因子,進行個案環境示
範監測與預測,建立監測作業準則。
本計畫於本(111)年度完成 4 處列冊水下文化資產(將軍一號、廣丙艦、博卡喇汽輪及綠島一號)基礎
資料建置、2 處個案(將軍一號、廣丙艦)監測調查研究及策略建議,以及監測作業準則初稿。
從基礎資料及漂沙數值模擬評估,將軍一號及廣丙艦可能受海底漂沙干擾,建議暫維持現狀,持續進行監
測,礁岩質底床則可考慮以沙袋或石牆阻擋地形變遷。
就監測作業言,在現地保存前應先進行環境評估,依據評估結果研擬保存策略及監測計畫(監測項目、方
法、時程及頻率等)、實施監測後撰寫監測報告,並提出現地保存及管理方式之檢討與建議。
圖 2、「將軍一號」仿三維沉船模型
圖 1、「將軍一號」精查區三維地質模型 圖 3、現地保存監測作業準則初步架構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