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國海院-1090410-論文摘要集-1206
P. 7

主題一  談古論今話海洋台灣的優勢與潛力






                                                          摘要

                       台灣漁業經過數十年發展,遠洋漁業強大,國際要求善盡責任與義務;沿近海

                  漁業資源耗盡已少魚可捕;養殖技術精良卻管理不足,都面臨嚴峻的挑戰。

                  1970 年代後海域污染嚴重,漁船太多竭澤而漁,沿近海漁業枯竭,開始有一連串
                  的投入與管理措施,如劃設資源保護區、投放人工漁礁、魚苗放流、栽培漁業、櫻
                  花蝦自我管理、海洋牡蠣養殖、箱網養殖、休閒漁業等,都是某種形式的「里海」。

                       2010 年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

                  認為是謀求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福祉雙贏的方式。「里山里海」是以「社會-生態-
                  生產地景」保全為目標,與台灣農業的「三農三生」的概念相似。台灣「里山」計
                  畫首先由農委會林務局展開,也有一些具體的成果。基本上,「里山」與「里海」

                  有結構性不同,山(農林)與海洋一動一靜,一顯一隱,農林生長看得見成果可以預

                  估,魚類隱藏在海中,漁獲難以計算,「里山」與「里海」在選擇標的與做法差異
                  性很大。
                       漁業主要目的在漁業發展、漁業資源維護與漁民生計,在管理或「里海」的規

                  劃與施行過程中,必須拿捏環境與漁民生計間的摃桿平衡。台灣沿近海資源枯竭已

                  久,短期內難以恢復,西海岸少魚可捕,造成「里海」的必要性與困難性。
                       站在海洋宏觀的高點,「里海」的空間廣闊多元,不必劃海自限,以「海洋觀」
                  的角度切入,舉凡與海洋相關的事物,只要對環境、國家、社會、人民有益均可「里

                  海」。「里海」掌握「維護生態、  創造價值」原則,會有不一樣的態度與結果。創

                  造「經濟價值」「環境價值」與「社會文化價值」的價值,在維護生態環境下,旋
                  轉主軸以價值來定位如何選擇「里海」,更符合台灣的需要也更實際。海洋生物非
                  生物資源、海洋能源、礦物、深層水、水下文物、景觀、...,又如蘭嶼的達悟文化,

                  澎湖的石滬,傳統古老漁業,漁鄉蚵庄風情、漁港、海岸、海中造林.....等,都是十

                  分有潛力「里海」的標的,完善規劃、地方整合及有力配套措施,所創造有形無形
                  的價值十分可觀,整體效益會一一呈現。










                                                                                             Let go



                                                            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