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國海院-1090410-論文摘要集-1206
P. 31
主題五 海洋永續植基於海洋科學的發展
摘要
2020 年新海研一、新海研二及新海研三號新建完成,台灣海洋研究將進入一
個新的時代。本計劃建立海洋科學合作平台,配合研究船汰換後海洋研究能力提升,
提夠誘因與後勤支助,引導國內海洋科學家將研究海域由東北太平洋邊緣海包括
南海、東海等,擴展到熱帶東北太平洋副熱帶循環圈海域。熱帶東北太平洋循環圈
海域,為世界最大之貧營養研海域(海洋沙漠),世界颱風有三分之一通過此一海域,
同時世界最高生物多樣性的珊瑚黃金三角部分也位於此一水域。本計劃將建立兩
條沿著經度的南北側線(E135∘和 E145∘測線)作為生地化及物理長期觀測線。本研
究兩大研究目的分別如下:
[1] 海洋物理、大氣及生地物調查研究 (Integrated mapping of physical,
atmospheric, and biogeochemical parameters in the ocean):希望了解赤道地
區北赤道流與北赤道反流受到全球變遷影響下的長期變動、了解颱風通過此海域
時大氣與海洋表層海水之互動及在較淺之陸坡水域內潮如何調控非線性內波對深
層海水之擾動。
[2] 大範圍跨緯度與經度下多食階生物多樣性研究(Multiple trophic-level
biodiversity):希望了解以下問題及生態機制:1) 海洋物理、化學過程如何影響各
食階生物多樣性(包括: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2) 食階間生物多樣性
之交互作用;3) 食階生物多樣性如何影響海洋食物網、生態系統功能、以至於生
物地球化學循環。
Let go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