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Marine Research
P. 36

四、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對海洋救災及保育之影響


                     我國西部海域船舶南北來往頻繁,隨著離岸風電的發展,使得該海域相關經濟活
                動大幅增加,海洋空間利用規劃與災害防救成為重要課題。離岸風電海域災害可概分
                為三大類 分別為離岸風電相關設備災害 、 船舶海難及海底纜線災害等(詳見圖 4)。 這
                          ,
                些災害不但危及國民生命與財產安全,亦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而離岸風機災害亦可
                能對供電產生影響,有必要整合既有災害防救能量,因應離岸風機發展衍生之新災害
                防救需求,以積極進行災害管理,保障國民生命、財產、海洋環境與供電之安全。離

                岸風電海域災害中,船舶海難與海底電纜災害成因與過去並無二致,但災害影響範圍
                因離岸風機架設而有所增加,並可能影響電力供應穩定。

                     在海難救災方面,過去影響範圍為人命、財產與海洋環境,如今離岸風場的影響

                範圍擴大至離岸風機,離岸風電的從業人員在潛水作業、高空作業、狹小空間作業與
                高壓電作業等方面,人身安全具備高風險的特質。G + Global Offshore Wind 組織建議

                離岸風場之緊急接應體系應包含醫療院所、指定緊急聯絡中心、離岸風電運維港口、
                地方港口機構、地方機場與救生艇站等 6 個單位,並將緊急應變分不同層次因應之,
                此足供我國因應離岸風電海上救難能量評估之參考。


                     在海洋汙染方面 在設置離岸風電的海域, 需確保其建造、 營運和退役的過程中 ,
                                      ,
                避免離岸風電相關設備造成海洋汙染,以及行經離岸風電海域的船隻應遵守國際海事
                組織(IMO)規約與海巡機關制定之海洋汙染規範。參考「因應北海油汙染合作協定」

                ( Agreement for Co-operation in dealing with Pollution of the North Sea by Oil ),當來源
                不明且大範圍的浮油漂向離岸風場時,相關機構應啟動應變程序,而離岸風場本身宜
                評估設置相關預警或建立預防措施之可行性。



           台灣海洋 展之 能源發









           現 展望 況與



















          3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