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國家海洋研究院111年年終成果手冊-科研巡航.鏈結世界KeeP Going
P. 72
引領海洋產業升級
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總體環境分析— 臺灣深層海水產業潛在場域環境研析
以台東縣園區為例 自行研究單位: 海洋產業及工程研究中心 余采倫 助理研究員 、 楊文榮 助理研究員
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 陳麗雯 副研究員、 李宜芳 科員
自行研究單位: 綜合規劃及人力培訓中心 陳韻心 助理研究員
臺灣位處於西太平洋熱帶與副熱帶交界,四面環海,具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頒布「海洋政策白皮書」,
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已提出 2030 年設定 17 個永續目標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中, 確立海洋產業發展目標,促進藍色產業升級等政策,展現出國家推動海洋產業政策的決心。為瞭解國內東部海
第 14 項目標明確說明「提高科學知識,發展研究能力,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域深層海水產業發展潛能,希望透過歷年研究船於臺灣東部海域所量測的 CTD 資料 ( 海洋學門資料庫提供 ),
現今由於經濟蓬勃發展及因應水資源多元利用開發,與面臨全球水荒的波及,世界各國都在尋訪珍貴水源地 探討海水基礎水文性質及特性於空間位置上之差異,奠定國內海洋資源發展潛力的基礎架構,並作為後續科研
及採取相關因應措施,具有大量源源不盡的可再生資源,深層海水 (deep ocean water or deep sea water, 技術精進與海洋產業發展之依據。
DOW/DSW) 是地球上最大的寶貴區域資源,蘊含著人類社會未來發展所需的各類資源和能量,在世界經濟發 本研究 CTD ( 溫鹽深儀 ) 資料空間範圍為經度 120.65 至 122° E,緯度 21.5 至 25° N ( 此範圍之西北部區域
展與陸域資源日漸枯竭、環境惡化的影響下,成為 21 世紀資源潛力永續發展的價值日益突顯。除了油氣煤田、 不列入本分析整理 ),主要涵蓋臺灣東部及部分南部海域,所屬的行政區包含宜蘭、花蓮、臺東及屏東,時間
礦產資源與生技研究的商業開發外,深層海水作爲環保永續資源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新興產業。且流傳數 範圍自 1997 年 4 月 15 日至 2017 年 12 月 16 日,共 5,177 個點位 ( 圖1)。研究船 CTD 所記錄的資料包含壓
百至數千年的深層海水,也吸引研究學者分享研究碩果,其產業發展趨勢為當前備受關注的熱門議題,亦為永 力 (dB)、溫度 (° C)、鹽度 (PSU) 與密度 (kg/m³)。
續發展目標的核心資源。 本研究發現臺灣東部近岸海水溫度低於外海 ( 圖 2),以深度 200m 為例,海水溫度近岸 ( 約 15° C) 比外海
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目前因條件優勢以宜蘭、花蓮及臺東地區發展為主,花蓮地區則發展較快。政府關切深 ( 約 20° C) 低約 5° C,初步研判為地形影響而造成海底湧升。本研究也 利用溫鹽圖來 看水團變化 ( 圖 3),初步
層海水產業的推動,歷經不同執政黨任內皆投入經費規劃辦理推展項目,並表示深層海水具有不可忽視之發展 結果顯示 23° N 以南近岸為南海水團為主,23° N 以北近岸為黑潮水團為主,初步研判為呂宋島弧地形,阻擋
潛力,加上也只有花東地區因地域優勢有條件發展。而深層海水的價值也與農業、漁業、美容化妝品及生物科 南海水滯留在南縱海槽。
技相關,深知深層海水是源頭,可促使其他產業進一步發展,除新增業界開發亮點,亦串聯其它產業鍊之價值。
目前包括日本、韓國及美國、加拿大等國均視為新興資源,極力投入相關的研究(包括發電、飲料、製藥、養
殖、化妝品及觀光休閒等),並設置專門研發機構。
圖 1 、 C TD 資料空間範圍與採樣點分布圖
圖 1、深層海水為源頭,相關發展之產業項目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