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夢想的海洋畫冊-國家海洋研究院
P. 47
比較能夠於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相對的,文化與社 等領域的融入,從科學與人文互補的角度切入,甚 關係度較為薄弱 ),主題最常出現的非魚類物種以海 館、歷史文物館等。這部分或許可以借鏡日本經驗,
會問題則經常需要經由傳遞以及自己較深入的省思, 或是透過其他實地踏查、探究、遊戲、討論等跨域 龜、珊瑚與海草為大宗,呈現海洋平和美麗的一面, 如同屬海島的沖繩,其歷史發展便與海洋密切相關,
較能有所獲得。 教學活動,讓四面環海的臺灣之子能夠在認知、情 其中海龜的出現多數均與垃圾有關。其次較多的議題 沖繩縣立歷史博物館,除了以沖繩本島為中心,以海
意、行動面都能夠同時培養與提升,認識海洋、熱 面向為海洋遊憩行為(43%),其餘海洋相關層面 洋歷史文化為主軸,展示與沖繩歷史發展相關的文物
2. 在本報告的分析中顯示,在學習者創作繪本中的各種 愛海洋、善用海洋、珍惜海洋、搭載海洋國際觀。 之內涵較為缺乏,海洋文化也僅有極少數與蘭嶼相 (如,貿易船、貿易商品、萬國津梁鐘等),也對各
元素,以魚類出現的機率最高,其次包括人類、海 關、飲食相關及媽祖信仰的內涵。在思考作品與海洋 離島的歷史文化有詳細的介紹,同時強調各島之間的
草、海龜、珊瑚、章魚、船、鯨魚等。這些元素以海 科學中的地理與地質關係時,發現國小生對此以海洋 連結,由自身所熟悉的環境單點式地向外擴散,認識
洋資源與保育領域 ( 海洋生物與生態 ) 為主。雖然學 為主題的作品不會想到與陸地連接之關係,畫作中有 透過海洋對外連結的現況,及其歷史發展與重要性,
生會有這樣的表現是合理的,但這樣的結果也確實顯 羅綸新 / 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 陸地的比例低過 30%,有海岸線的更低過 15%,幾 逐步地培養更廣闊、深入的海洋歷史文化知識。唯,
示出,學生在這個主題下,與海洋科學、海洋文化、 乎所有的畫作都是純海洋 ( 且以海面下為主 ),跟孩 現階段尚須更進一步強化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教育,
海洋社會的連結甚少。此結果或許也值得我們反思, 子一般親近海洋的體驗應該不一,不禁讓我們思考, 培育相關人才,才能使以上各項建議得以具體有效地
我們目前海洋教育課程綱要所規劃的學習內容,是否 1. 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每一位國民都應具備 這些孩子畫作背後的經驗來源為何 ? 如果從孩子的 落實與推動。
無法落實在各級學校中。 認識海洋、善用海洋與愛護海洋的基本能力與素養。
海洋教育就要從小學開始實施,用繪畫來教育國小學 畫作中反映出來,他們的海洋體驗偏向於間接或抽象
3. 比對繪本與十二年一貫海洋教育課程綱要的海洋社 生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可以增加他們對海洋的知識, 的體驗,未來對海洋思維或關注是否可以內化為長
會與海洋文化分段能力指標,或許將有助於我們未來 也可以激發他們的想像力。 久的態度與行為 ? 另外,在畫作描述的文字分析中, 陳鈺祥 / 長榮海事博物館館長
進一步推動海洋教育時的參考。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 2. 低年級學生畫較多以人物和海洋生物玩樂結合,顯示 我們也看到孩子畫作內容受新聞影視媒體、老師及家
如何透過各種制式或非制式的教育,提升學習者的海 低年級學生對海洋各種概念以玩樂為主要觀點。也可 長的影響,家庭及整體社會對海洋內涵的呈現都會影 1. 此次國家海洋研究院今年首度主辦之「夢想的海洋」
洋社會與文化素養,譬如,在未來的繪本創作活動 能對海洋生物有一些了解。 響孩子對海洋的想像,從孩子畫作中,我們看到對海 全國兒童繪畫比賽,自全國各地能夠徵集到 4 千餘
中,以海洋社會或海洋文化為主題,同時規劃主題解 3. 中年級畫作品與生活中認知的海洋事物更多,都把這 洋內涵單一軸向的過度偏頗,以及對真實體驗呈現的 件畫作,以本館承辦海洋繪畫比賽的經驗來看,實
說,幫助參與創作的學生在創作前能夠深入思考海洋 些生活與海洋結合,但也理解了人類捕魚這重要的海 缺乏。 屬相當不易。透過說明了解了本次比賽及這次的「兒
社會與海洋文化的內涵。 3. 海洋與人:在分析作品中主要均以人的角度出發
洋產業,也有保護海洋環境的概念。 童繪畫中所見台灣小學生的海洋意識」座談會,是能
4. 高年級畫作呈現出了解人類對海洋的影響,如 : 垃 (92%),其中最多的海洋保育議題涉及海洋生物資源 夠透過學童所呈現的海洋世界,來瞭解目前台灣小學
的保護 (20%)、其次為海洋廢棄物 ( 垃圾 ) 為主的污
生意識及認知並分析年級或區域間的差異及特色。
施如齡 /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教授 圾,污染,捕殺過多的海洋生物。同時也有救助海洋 染議題 (16%),也有少部分涉及海洋災害議題 (4%), 2. 多數參賽的小朋友,主題多數是以海洋生物為主角,
中生物的保護觀念,如 : 魚、綠蠵龜、鯨豚等。所以
大致上,看完小學畫的海洋相關作品,大部分作畫的 顯示若提及海洋所遭遇之問題,海洋保育與污染將 例如:鯨豚、綠蠵龜、魚類等,比較少小朋友是以「船
是學生首先想到的議題,在這些人與海洋的互動關
針對此次繪畫參賽的有限作品,所進行的初步理解 學生都有對海洋基本的概念,也有正確的觀念。 係中,約有九成的行為為人類主動性行為,且其中 舶」當作主題,可說是可惜了一點。雖然海洋生態是
大致包含以下幾點,其中不包含對於繪圖本身的藝術創 約四成可看到傷害海洋的呈現,孩子也多以正向宣 海洋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在號稱「海洋立國」
作與技法的討論: 導的方式提出面對的傷害,從作品描述的文字分析, 的台灣,常常聽到餐桌上的「海鮮文化」,談論跟台
灣經濟命脈密不可分的「海運」此環節的人非常之
1. 台灣海洋課程於小學有頗為具體的落實。從兒童繪畫 人跟海的關係多為意識到海洋問題、熱愛海洋生物, 少。從地理歷史的層面來看,臺灣四面環海,屬天然
中能夠看到他們感知與理解生活中海洋生態的樣貌 最後進行海洋保育,用詞的相近度極高。不論從畫作 的海島地理環境,在歷史上總是與海洋密不可分,直
與喜愛。低中高年級分別有對應於課綱與其認知層次 的內容或是文字分析,海洋污染、海洋保育到海洋教 至今日,航運仍是臺灣世代生存發展的重要方式。由
的展現,包括情感面、意識面與議題討論面均有逐漸 育三者間的關係似乎已經在多數國小生的心中定型, 於航運於臺灣經濟與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
深入的趨勢。低年級多為想像、中年級多為體驗與投 不論是受新聞媒體、老師或家長的影響,這樣的關聯 能每年設計一專題,可以把航運主題納入比賽內容,
射、高年級就比較多的環境意識。 是正向有價值的,也期待在這樣的迴圈下開始帶出更 我想絕對能夠讓小朋友能夠了解與自己生活息息相
2. 在畫作中,使用許多的擬人化與比喻,但凡與海洋 多元的議題,以及對海洋更細緻的內涵與認知。 關的貨櫃航運及其重要性,拓展本身的國際海洋觀,
生物的互動、對海洋世界的幻想,以及現實生活與 並在未來成為海運的人才。
家庭關係的投射,均展現了兒童親海、愛海的情感, 沈玉慧 /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與海洋建立如家人般的友好關係。
3. 畫作中的色彩運用普遍上均相當多彩豐富,間接展現 其他與會專家學者:
了兒童對於海洋豐富資源的認知以及自身對於海洋 1. 此次繪畫比賽的主題雖是以小學生為對象的「夢想的 陳麗鈞 / 高雄市梓官區蚵寮國小校長
環境的體驗與喜愛,進而對於從海洋取得自然資源、 海洋」,畫作以各式的想像內容為多,這些呈現出童
保護海洋生態的作為等,呈現積極而熱情的態度;相 趣的想像,實也顯現出小學生對於海洋的認識有限, 黃火炎 / 高雄市立旗津國中校長
對地,也有許多孩子運用了對比與灰黑的色彩呈現人 因而只能透過較為熟悉的個人或陸地經驗進行想像 王彥嵓 / 高雄市兒童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
類對於環境迫害的危機。從整體基調來看,台灣兒童 陸曉筠 /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 與創作。不過,其中仍有幾件驚豔之作,如不同於陸
對於海洋的認知是正向而無畏的。 上經驗的投射,而是結合海陸風貌的海邊景色、海洋
4. 此百件作品為有限樣本,且侷限在擅於繪畫的兒童 地景等主題,或是達悟族拼板舟、飛魚的地方海洋特 專家學者完整評述內容請參見國海院兒童海洋
中,尤以能夠精確表達主題者才能入選於分析作品 1. 15 KM 對海洋的想像: 100 件篩選出的作品中甚至 色,甚至可見媽祖、沉船等具海洋歷史文化元素之主 繪畫專屬網站。
中。較為深入的議題,礙於其抽象性與思考性,或無 缺少台東、基隆及連江等與海關係緊密的作品,如果 題。然其中值得留意的是,繪製這些畫作的小朋友似
法於畫作中觸及,例如台灣的海洋資源與其他地區的 將最後獲獎的 54 件作品與台灣人口密度進行疊合, 乎並非出身於所繪製的海洋特色之地。這似乎也意味
差異,包括台灣的特殊海洋與沿岸地形地貌、在地與 幾乎多數的獲獎集中於高密度人口 ( 都會區 ) 學校, 著,小朋友們對於自己所身處的在地海洋文化之認識
全球化的海洋議題的關係,甚至於更為細節的海岸濕 來自平均距海 15 公里的學校。值得慶幸的是,海洋 仍屬有限,主要仍以想像或透過各種媒介所介紹的海 四、座談會工作小組
地與棲地破壞、海洋資源過度捕撈、海洋汙染的各種 教育跟想像確實進入都會區的學校,但值得反思的 洋歷史文化進行創作。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
類型、台灣特殊的海洋文化與風俗,以及國際關懷等 是,臨海學校的孩子為什麼在名單上缺席 ? 他們缺 2. 雖說在地文化與海洋、海洋歷史等內容,在小學階段
議題,未能有更為細緻的描繪與探討;相對地僅能從 少的應該不會是海洋的經驗與體驗,而是資訊傳遞的 的學習或尚屬粗淺,但如欲更進一步讓學童對於海洋 王毓正、李侑儒、侯亭妤、賴芸儀
畫作說明中得知兒童心中的想法,瞭解其對各種議題 落差、引導的過程,或是創作被看見的機會。 文化有更豐富的認識,甚至促使其主動接觸、學習,
的立場。 2. 對海洋想像的內涵:如果從作品中分析,不意外的 在小學階段實應創造一個更易於接觸海洋文化的教
5. 從藝術領域出發的海洋意識提升活動,確實能讓兒 是,這些以海洋為主題的作品中,多數(90%)直接 育環境。如出版與海洋文化、海洋歷史相關的讀物 *;
童引起興趣,並呈現其對於海洋的體驗與想像。但 以海洋內的生物進行詮釋,並在具有生物的圖像中, 運用各類圖繪(示意圖或歷史圖繪、畫作等)、影
海洋教育的面向,同時需要更多學習領域的搭配, 每張圖平均約有四種以上不同之海洋生物,但幾乎 像,傳達海洋歷史與文化的相關知識;強化博物館在
才能讓海洋意識更高、更深。從語文、社會、自然 不會以生物鏈作為呈現 ( 物種與環境、物種與物種的 海洋文化、海洋歷史方面的展示,或建置主題博物
2020 年 { 夢想的海洋 } 全國兒童海洋繪畫比賽得獎作品集 – 45
44– 2020 年 { 夢想的海洋 } 全國兒童海洋繪畫比賽得獎作品集